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悬停下洗气流对雾滴运动规律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风波

作者: 杨风波;薛新宇;蔡晨;周晴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无人飞机;喷雾;模型;下洗气流;风场测试;离散相;运动规律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64-73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农药喷洒和授粉作业等相关领域已开展广泛应用,但存在风场分布不明晰导致的分布不均问题。针对六旋翼植保无人飞机,结合雷诺平均N-S方程及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建立了下洗气流三维数学模型,风场测试及非定常计算表明特征点z向速度的测量和模拟值相对误差在9%以内,验证了风场数值计算的可靠性;在机翼旋转诱导及外界气压的挤压下,下洗气流纵向主截面呈现出"收缩-扩张-再收缩"现象;"旋翼间干扰"使得下洗风场湍流效应明显,横截面的旋翼间区域出现了气流"引入"及"导出"区。引入雾滴离散相,并对连续相进行动量、能量方程修正,建立喷头含雾滴离散相的两相流模型,结合喷头喷幅试验来验证了该两相流模型计算雾滴运动轨迹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粒径越小,雾滴水平方向分速度衰减越快,喷幅越小;雾滴粒径越大,竖直方向的最终分速度越大。建立了六旋翼植保无人飞机悬停条件下含雾滴离散相的三维两相流模型,计算分析表明,雾滴主要分布在"旋翼间干扰"明显的3个"引入区"、3个"导出区",下洗区内侧雾滴群交织,外侧大雾滴周向水平行程更大进而分布在外围;当雾滴粒径小于200?m时,雾滴运动范围无法覆盖全部的"引入区",雾滴多分布在下洗区中心;当雾滴粒径大于250?m时,雾滴运动区域逐渐覆盖所有"引入区"、"导出区"。该研究可为飞行施药过程中迎风气流、下洗气流、瞬时横风耦合风场扰动下雾滴的漂移、沉积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号: S252.3

  • 相关文献

[1]考虑自然风的气辅式喷雾雾滴飘失特性建模与补偿. 苑进,刘雪美※,张晓辉,左文龙,王秀,陈立平. 2013

[2]CFD技术在果树风送喷雾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周良富,薛新宇,贾卫东,丁素明,孙竹. 2014

[3]风送静电喷雾覆盖率响应面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周良富,张玲,丁为民,薛新宇,孙竹. 2015

[4]日本防治稻瘟病的航空植保登记药剂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王冰洁,潘波,姜蕾,林勇. 2023

[5]棉花分行冠内冠上组合风送式喷杆喷雾机设计与试验. 魏新华,邵菁,解禄观,吕晓兰. 2016

[6]八旋翼植保无人机下洗气流对雾滴运动与分布特性的影响. 李雪,徐陶,王伟,陆岱鹏,唐玉新,王士林. 2023

[7]浅谈企业财务控制. 师泓. 2006

[8]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 张俞,熊康宁,张锦华. 2014

[9]振动对种子流出过程的作用分析. 尤晓东. 2014

[10]水稻收获脱出物风机-内圆筒筛分运动研究. 原建博,吴崇友,李骅,齐新丹,施新新. 2019

[11]水稻收获脱出物内圆筒筛分运动规律仿真研究. 原建博,吴崇友,李骅,齐新丹,肖星星,施新新. 2019

[12]荞麦米运动规律分析与筛分性能参数优化的研究. 曹利萍,张丽君. 2019

[13]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七十叶莱宽垄扇面喷雾喷洒器的设计. 马伟,王秀,李云龙. 2015

[14]基于脉宽调制大田喷洒喷雾量控制系统的开发. 毛宝林,王秀,张文爱. 2009

[15]喷雾对小麦光合作用与籽粒产量的影响. 许大全,李德耀,沈允钢,阎继耀,张原根,郑友三. 1987

[16]1.1%阿·楝悬浮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张灿宏,韩方胜. 2008

[17]喷雾与纵向负压通风相结合的封闭牛舍降温效果. 陈昭辉,刘媛媛,吴中红,刘继军,杨食堂. 2016

[18]1∶2000 CuSO4喷雾对雏鹅曲霉病的防治试验. 于丽丽,孙跃进,涂益民. 1996

[19]动物卫生消毒方法及常见疫病的消毒措施. 赵俊利,慕宗杰,吉鹏华,贾淑萍,辛庆强,赵景娣. 2015

[20]风送喷雾雾滴粒径测量系统设计与影响因素试验. 翟长远,王秀,葛纪帅,郭俊杰,马伟.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