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文俊

作者: 魏文俊;尤文忠;张慧东;赵刚;董莉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辽东山区;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

期刊名称: 辽宁林业科技

ISSN: 1001-1714

年卷期: 2014 年 02 期

页码: 10-13+33

摘要: 以辽东山区原始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树种组成下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研究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属性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的相关关系,并研究了土壤碳密度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3种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红松阔叶林>阔叶红松林>针阔混交林,表层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枯落物层的分解,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特征表明原始红松混交林树种构成不同,潜在地影响着生态系统内的碳循环。对土壤属性因子而言,碳氮比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容重、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植被覆盖因子而言,枯落物有机碳、全氮、碳氮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则无相关关系;0~100 cm深度内红松阔叶林的土壤碳密度最大,为181.4 t/hm2,针阔混交林次之,为180.56 t/hm2,阔叶红松林最小,为150.78 t/hm2,且接近70%的土壤碳储存集中在40 cm以上的土层内。旨在为揭示原始红松混交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和探索我国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碳分布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S718.5

  • 相关文献

[1]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研究. 袁立新,尹凤龙. 2007

[2]辽宁东部山区的土壤侵蚀与防治对策. 杨忠贤,黄毅. 1999

[3]辽东山区柞蚕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潜力. 车凤琴. 2009

[4]辽东山区生态经济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研究. 蒋春光,袁立新,郑国相,尹凤龙,林素兰. 2005

[5]辽东山区非耕地土壤侵蚀及其控制. 黄毅,张本家. 1999

[6]辽东山区刺龙牙人工栽培及温室反季培芽技术. 卢正茂. 2021

[7]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修复技术与模式. 甄广韵. 2023

[8]辽东山区林下大叶芹种植技术. 张芷瑞. 2022

[9]辽东地区灵芝栽培技术. 赫亮,范俊岗,陈罡,赵济川,高英旭,刘穆,任川. 2022

[10]辽东山区赤松茸栽培技术. 黄夏,吴广勇,耿方远,陈罡,邬鹏. 2023

[11]辽东山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生长规律研究. 汪成成,刘红民,董莉莉,高英旭,赵济川. 2021

[12]辽东山区林下参栽培技术. 高旭,高英旭,陈罡,刘刚. 2024

[13]辽东山区野生软枣猕猴桃近自然经营技术. 金鑫,林晓坤,齐菁,潘丕克. 2021

[14]辽东山区龙胆草栽培技术. 王嘉. 2024

[15]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天然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董莉莉,汪成成,赵济川,刘红民,王建军,高英旭,李兴忠. 2023

[16]辽东山区龙牙楤木人工栽培技术. 刘怡菲. 2024

[17]辽东山区皂荚播种育苗技术. 王卫,孙丽娜,赵旭辉. 2023

[18]辽东山区山地华山松嫁接红松技术. 张丽艳,罗彦昕,姜树忠,程彦博,倪伟杰,高楠. 2022

[19]冻拔对辽东山区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影响. 姚立平. 2023

[20]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结构及生态因子分析. 王睿照,毛沂新,张慧东,潘文利,李庆军.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