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施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青军

作者: 李青军;张炎;胡伟;胡国智;孟凤轩;冯广平;刘新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滴灌施肥;养分吸收;产量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14 年 45 卷 05 期

页码: 1195-12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别于2009和2010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滴灌施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玉米干物质累积最快的时期是在播种后59~99 d,OPT处理(根据土壤测试值而确定的施肥量)的干物质积累速率的最大时刻t0比其它处理提前了5~6 d。处理间的N吸收量、P2O5吸收量和K2O吸收量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5.69%、24.89%和40.11%。玉米各处理间的产量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OPT-N(不施氮)、OPT-P(不施磷)、OPT-K(不施钾)和CK(不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相当于OPT处理的68.48%、89.49%、94.95%和63.85%;氮肥、磷肥和钾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是31.52%、10.51%和5.05%。2010年处理间的N吸收量、P2O5吸收量和K2O吸收量也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5.46%、28.01%和46.96%。玉米各处理的产量间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OPT-N、OPT-P和OPT-K处理的产量分别相当于OPT处理的69.03%、80.94%和84.99%;氮肥、磷肥和钾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是30.97%、19.06%和15.01%。综合产量和养分积累方面的研究结果,两年的试验都表明氮肥是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磷肥和钾肥。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滴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前,秦裕波,尹彩侠,孔丽丽,王蒙,侯云鹏,孙博,赵胤凯,徐晨,刘志全. 2022

[2]滴施不同水溶肥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梁飞,王国栋,王克全,尤琦英,郭斌,张磊,曾胜和. 2018

[3]滴灌施肥技术对老挝旱季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忠,韦显恒,何明菊,黄树生,黄雁飞,韦能,黄武杰,唐其展,黄玉溢,熊柳梅. 2017

[4]滴灌施肥对幼龄茶树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杨清霖,杨向德,季凌飞,马立锋,阮建云. 2020

[5]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罗照霞,雷建明,马忠明,杨虎德,杨志奇. 2018

[6]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吉林省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谢佳贵. 2013

[7]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李孝勇,王文军,朱宏斌. 2005

[8]尿素硝酸铵溶液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运红,姚健,宝德俊,和爱玲,骆晓声,杜君,杨占平,杜保池. 2018

[9]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李青军,李宁,胡国智,胡伟,孟凤轩,张炎. 2013

[10]滴灌磷钾肥基追比对滴灌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李青军,张炎,胡伟,胡国智. 2016

[11]前季施肥对玉-稻轮作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 袁国印,何俊欧,陈文,王丹,葛均筑,李萍,展茗,赵明. 2018

[12]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川,林治安,李絮花. 2011

[13]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闽东红壤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王利民,朱爱玲,李昱,黄东风. 2023

[14]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马云祥. 2014

[15]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文军,朱宏斌,李孝勇. 2006

[16]平衡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邢月华,韩晓日,汪仁,王聪翔,包红静,宫亮. 2009

[17]不同用量钾肥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包红静,汪仁,邢月华,宫亮. 2011

[18]不同缓控释肥品种对玉米养分吸收、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刘苹,李庆凯,林海涛,刘开昌,赵海军,宋效宗,沈玉文,王江涛. 2020

[19]东北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途径探讨. 米国华,伍大利,陈延玲,夏婷婷,冯国忠,李前,石东峰,苏效坡,高强. 2018

[20]滴灌施肥条件下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 孙文涛,孙占祥,王聪翔,宫亮,张玉龙.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