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棉花高粱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学文

作者: 魏学文;韩文风;徐勤青;王桂峰;熊世武;王占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花;高粱;间作;土壤养分;农艺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4 年 012 期

页码: 28-3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自然资源,探究绿色高产高效的棉花高粱间作模式,在山东省滨州市以‘冀梁2号’和‘鲁6269’为实验材料,设置4个间作模式处理,分析不同间作模式对棉花农艺性状、土壤养分含量、产量构成要素、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高粱间作较棉花单作,棉花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均显著提高,皮棉产量提高了0.73%~6.13%,纤维品质略微降低,有效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3种间作模式中,4行棉花间作4行高粱模式下产量和经济效益表现最好,较棉花单作皮棉产量提高6.13%,经济效益增收13.79%,可作为山东地区棉花高粱间作模式的最佳行距配置。

分类号: S562%S514

  • 相关文献

[1]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小武,古丽努尔·艾合买提,王志方,杨新平,代金平,张慧涛,谢玉清,陈竞,冯蕾. 2020

[2]间作对高粱光合特征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刘思彤,张东娟,许锦,裴大顺,王佳旭,韩博,董建新,李亚军,滕达. 2023

[3]高粱大豆间作对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辛宗绪,刘志,赵术伟,肖继兵,朱晓东,吴洪生. 2022

[4]高粱生长及其土壤环境对不同培肥措施的响应. 董二伟,王成,丁玉川,王劲松,武爱莲,王立革,焦晓燕. 2017

[5]酒糟发酵有机肥对酒用高粱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胡伟,魏全全,芶久兰,张萌,王艺,熊慧欣,江友峰. 2021

[6]不同氮水平下夏玉米夏大豆间作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孔玮琳,薛燕慧,李进,李冬,梅沛沛,夏海勇. 2018

[7]不同套袋时间和果袋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维峰,张艳芳,刘胜辉,魏长宾,施忠海,邓大华,杨文秀. 2019

[8]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 闫锋,崔秀辉,王成,曾玲玲,王宇先,王立达,浦子刚. 2013

[9]5年间作和施氮对甜玉米和大豆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 肖世豪,潘语卓,俞霞,陈忠平,颜廷献,周泉,梁效贵,杨文亭. 2023

[10]净间作下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对比研究. 姬月梅,曹天俊,罗瑞萍,赵志刚,连金番,王劲松. 2021

[11]烯效唑化控对玉豆间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罗瑞萍,连金番,姬月梅,赵志刚,郝吉兵. 2015

[12]冀丰1982与不同作物间作的产量性状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朱继杰,赵红霞,王士杰,贾晓昀,和剑涵,李妙,王国印. 2020

[13]盐碱地棉花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汪宝卿,么传训,夏海勇,孔玮琳,刘开昌. 2019

[14]间作模式下枣园间作棉花对红枣产量的影响. 张计峰,耿庆龙,陈署晃,孙九胜. 2014

[15]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秦文利,刘忠宽,智健飞. 2017

[16]滴灌定额对西瓜/棉花间作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强小嫚,孙景生,刘浩,宁慧峰,吴晓磊. 2016

[17]间作模式对棉花、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金路路,徐敏,王子胜. 2018

[18]棉花/芝麻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宫慧慧,张玉娟,赵军胜,李振怀,卢合全,徐士振,赵逢涛,孟庆华,董合忠. 2019

[19]膜下灌水量对棉瓜套作模式下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齐付国,刘小飞,孙景生. 2015

[20]高粱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姼,隋虹杰,葛占宇,王立新,成慧娟,潘映雪,严福忠.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