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113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祯林

作者: 董祯林;万素梅;熊世武;马云珍;毛廷勇;杨北方;骆磊;刘超群;陈国栋;李亚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花;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1102-11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品种中棉113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等影响,为确定机采模式下中棉113适宜的种植密度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棉113为供试品种,设置6种密度处理,分别为9×10~4株/hm2(D1)、12×10~4株/hm2(D2)、15×10~4株/hm2(D3)、18×10~4株/hm2(D4)、21×10~4株/hm2(D5)和24×10~4株/hm2(D6),分析机采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113生长发育、棉铃空间分布、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中棉113株高、茎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均在苗后88 d(8月1日左右)达到峰值,其中D5处理最高,为4.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铃脱落的果枝高度逐渐由第2果节和3果节向第1果节靠拢,同时棉株上部和下部的两个脱落高频区向中部果枝靠拢。棉铃着生趋向棉株内侧靠拢,吐絮铃主要着生在棉株下部。棉花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籽棉产量上D5处理最高,为5 217.83 kg/hm2,与D4处理差异不显著,较D1、D2、D3、D6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合理密植有利于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机采棉在1膜6行(66 cm+10 cm)机采模式、种植密度21×10~4株/hm2(D5)时,有利于中棉113获取较高的产量。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对3个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周永萍,田海燕,崔瑞敏. 2019

[2]不同种植密度对辽棉5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巍,赵志强,高艳平,王子胜. 2023

[3]种植密度对长江流域直播棉花群体生长的影响. 刘帅,刘帅,李亚兵,白志刚,胡启星,崔爱花. 2020

[4]种植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焕勇,邓福军,李保成,杨宝玉,杨利勇,林海,王新亭. 2009

[5]冀中棉区棉花适宜种植密度筛选研究. 王树林,刘金华,孙国荣,许凤荣,林永增,祁虹,王志忠,李志峰. 2010

[6]黄萎病发病级别对高品质棉渝棉1号的影响. 狄佳春,陈旭升,刘剑光,肖松华,许乃银. 2004

[7]适合机采直播早熟棉花品种徐棉608. 李卫华,胡新燕,赵明明,冯营,孙亚伟,陈晓光,李可. 2021

[8]冀棉958在冀中南棉区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戴茂华,刘丽英,宋翠婷,李爱国,李积铭,吴振良,柴岳平. 2016

[9]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唐海明,聂丽群,宋财友,任历成. 2010

[10]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桑晓慧,陈伟,赵云雷,赵佩,龚海燕,王红梅. 2021

[11]EPSPS外源基因对陆地棉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燕树锋,刘海芳,铁双贵,祝水金. 2015

[12]"宽早优"植棉模式下不同株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王洪彬,贺立强,张东风,宋美珍,王海娟,王志刚,刘海燕. 2023

[13]合理密植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周永萍,张海娜,师树新,燕建召,孙辉,田海燕,崔瑞敏. 2018

[14]长绒棉新品种新海47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宁新民,孔庆平,孔杰,朱家辉,阿里甫·艾尔西,王为然. 2015

[15]高风险棉区机采棉脱叶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张国蕾,李少昆,陈兵,张素宣,张莹莹. 2018

[16]滴灌频次对化学脱叶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机制的研究. 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夏东,张巨松,崔建平,郭仁松,林涛. 2019

[17]CMS-D2恢复基因对陆地棉主要性状的影响. 左志丹,左志丹,张梦,张学贤,吴建勇,郭立平,戚廷香,唐会妮,邢朝柱. 2021

[18]棉萎克滴灌对棉花黄萎病、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朱荷琴,朱荷琴. 2019

[19]枯草芽孢杆菌对南疆棉花黄萎病、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师勇强,师勇强,冯自力,冯鸿杰,魏锋,赵丽红,朱荷琴. 2017

[20]早熟棉区行距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敦磊,敦磊,李鹏程,余超,万素梅,董合林.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