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域5种底栖型海水鱼类组织脂肪酸组成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斐然

作者: 张斐然;李琳;毕清竹;卫育良;梁萌青;徐后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脂肪;脂肪酸;黄鮟鱇;鲬;角木叶鲽;带纹条鳎;长绵鳚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97-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测定和评估了青岛地区5种底栖型海水鱼[(黄鮟鱇(Lophiuslitulon)、鲬(Platycephalusindicus)、长绵鳚(Zoarcesviviparu)、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cornutus)和带纹条鳎(Zebriaszebrinus)的形体指标、肌肉和肝脏的粗成分,以及肌肉、肝脏、脑、眼、皮肤、肠道等组织的脂肪酸组成,以全面评估底栖型代表鱼类的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特征。实验鱼每种鱼9尾,3尾一组混样作为一个重复。结果显示,在5种鱼中,肌肉脂肪含量整体偏低,黄鮟鱇和带纹条鳎肌肉脂肪含量尤其低(0.3%~0.4%),但黄鮟鱇、鲬和角木叶鲽具有较高的肝脏脂肪含量(19%~29%),而带纹条鳎和长绵鳚肝脏脂肪含量偏低(4%~5%)。脂肪酸组成方面,黄鮟鱇肌肉中n-3系列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 chain-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LC-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鱼,尤其以DHA最为明显。黄鮟鱇背肌中还具有最高含量的18:1n-9。长绵鳚背肌脂肪酸组成最明显的特征是较低的16:0含量和较高的20:4n-6及EPA含量。肝脏脂肪酸中,鲬和角木叶鲽具有显著高的18:1n-9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但其DHA含量较低。在黄鮟鱇、带纹条鳎和长绵鳚的大多组织中均有较高的DHA、20:4n-6和22:5n-3,但EPA含量较低。研究表明,即使同为底栖型鱼类,不同种类间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差异也非常显著。黄鮟鱇具有显著高的n-3 LC-PUFA含量,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高低芥酸油菜品种发育籽粒脂肪酸积累模式的研究. 张欣,袁春新,王学军,汪凯华,王显生,麻浩. 2009

[2]海拔、纬度、温度对向日葵脂肪及脂肪酸、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张运达,王凤琴,姚一萍. 1993

[3]露仁核桃脂肪及主要脂肪酸含量分析. 魏海斌,刘小利,顾文毅. 2015

[4]食用豆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研究. 胡谟彪,傅绍清,罗苹. 1996

[5]新疆不同小米的硒 脂肪及氨基酸成分分析. 王峰,冯小磊,范光宇,宋国亮,史高雷,张晓磊,赵芳,王晓明,赵治海. 2018

[6]43份甘肃胡麻资源的脂肪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李晓蓉,黄铮,徐美蓉,李婷,焦洁,赵玮. 2021

[7]向日葵籽仁脂肪和脂肪酸含量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建立. 周菲,王文军,刘岩,马军,王静,吴立仁,关洪江,黄绪堂. 2021

[8]肉食性仔稚鱼的营养需要与饲料开发的研究进展. 李诗洋,胡俊茹,黄燕华,王国霞. 2023

[9]鄂豫皖芝麻种质资源品质状况分析. 张秀荣,冯祥运,肖唐华. 1993

[10]不同泌乳期、胎次对牛乳乳成分的差异分析. 董燕婕,苑学霞,范丽霞,梁京芸,王磊,赵善仓. 2019

[11]海捕灰鲳亲鱼不同组织中脂肪及脂肪酸分析. 施兆鸿,黄旭雄,李伟微,胡盼,罗海忠,傅荣兵. 2008

[12]养殖银鲳幼鱼体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施兆鸿,黄旭雄,李伟微,彭士明,胡盼,赵峰. 2008

[13]日本鳗鲡雌鳗卵巢发育期间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及消耗. 柳凌,李荣,张洁明,郭峰,张涛. 2009

[14]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QTLs定位分析. 张新友,韩锁义,徐静,严玫,刘华,汤丰收,董文召,黄冰艳. 2012

[15]脂肪决定肉品质,脂肪酸也可以让血管更畅通. 魏迎辉,魏景亮,王冰源,周荣,陶聪,李奎. 2016

[16]脂肪决定肉品质;脂肪酸也可以让血管更畅通. 魏迎辉,魏景亮,王冰源,周荣,陶聪,李奎. 2016

[17]反刍动物日粮中混合脂肪的研究与应用. 王平,王加启,龚月生. 2002

[18]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黄鮟鱇体长体重关系的时空差异. 衷思剑,麻秋云,刘淑德,王四杰,任一平. 2018

[19]黄海南部及东海黄鮟鱇时空分布. 袁兴伟,姜亚洲,高小迪,杨林林,刘尊雷,程家骅. 2023

[20]东海区黄鮟鱇资源状况的初步探讨. 林龙山,郑元甲.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