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闽东红壤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利民

作者: 王利民;朱爱玲;李昱;黄东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叶面硅肥;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养分吸收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科技

ISSN: 0253-2301

年卷期: 2023 年 54 卷 008 期

页码: 65-70

摘要: 研究不同浓度的叶面硅肥(OBFs)喷施下密花甜糯12号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以期为闽东红壤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以不施硅肥为对照(T0,CK),设置 5 个叶面硅肥喷施浓度 1.34(T1)、6.67(T2)、10.00(T3)、13.34(T4)、16.67 mL OBFs L-1(T5),研究不同浓度的OBFs叶面硅肥对玉米籽粒养分吸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OBFs叶面硅肥可以显著促进玉米籽粒吸收钾和硅元素.T2、T3、T4和T5处理比T0(CK)玉米籽粒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4%、4.9%、10.4%和15.3%;与T0(CK)相比,T1、T2、T3、T4和T5处理玉米籽粒硅吸收量分别提高2.1、2.5、2.4、2.3和3.4倍.玉米籽粒钾和硅吸收量的增加进一步改善了玉米棒长和棒粗.相比T0(CK),T1、T2、T3、T4和T5处理玉米棒长分别增加15.2%、19.2%、24.2%、26.6%和29.7%,棒粗分别提高1.3%、1.6%、3.1%、2.7%和5.5%.T1、T2、T3、T4和T5处理玉米产量分别比T0增加1.9%、3.1%、13.1%、17.4%和18.7%.由线性回归分析可知,玉米增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是玉米籽粒钾和硅吸收量的增加.综上,喷施不同浓度的OBFs叶面硅肥有助于增加玉米籽粒吸收钾和硅元素,改善玉米棒长和棒粗,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尤其是13.34、16.67 mL·L-1为闽北红壤区玉米种植OBFs叶面硅肥较佳的喷施浓度.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王劲松,杨楠,董二伟,王立革,武爱莲,丁玉川,白文斌,焦晓燕. 2013

[2]椰糠栽培下水肥处理对菜心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杨鑫,聂俊,李艳红,张长远,谢玉明,史亮亮,郑锦荣. 2023

[3]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罗照霞,雷建明,马忠明,杨虎德,杨志奇. 2018

[4]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吉林省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谢佳贵. 2013

[5]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李孝勇,王文军,朱宏斌. 2005

[6]尿素硝酸铵溶液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运红,姚健,宝德俊,和爱玲,骆晓声,杜君,杨占平,杜保池. 2018

[7]滴灌施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李青军,张炎,胡伟,胡国智,孟凤轩,冯广平,刘新兰. 2014

[8]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李青军,李宁,胡国智,胡伟,孟凤轩,张炎. 2013

[9]滴灌磷钾肥基追比对滴灌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李青军,张炎,胡伟,胡国智. 2016

[10]前季施肥对玉-稻轮作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 袁国印,何俊欧,陈文,王丹,葛均筑,李萍,展茗,赵明. 2018

[11]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川,林治安,李絮花. 2011

[12]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马云祥. 2014

[13]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文军,朱宏斌,李孝勇. 2006

[14]滴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前,秦裕波,尹彩侠,孔丽丽,王蒙,侯云鹏,孙博,赵胤凯,徐晨,刘志全. 2022

[15]平衡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邢月华,韩晓日,汪仁,王聪翔,包红静,宫亮. 2009

[16]不同用量钾肥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包红静,汪仁,邢月华,宫亮. 2011

[17]不同缓控释肥品种对玉米养分吸收、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刘苹,李庆凯,林海涛,刘开昌,赵海军,宋效宗,沈玉文,王江涛. 2020

[18]坡缕石钝化与喷施叶面硅肥联合对水稻吸收累积镉效应影响研究. 徐奕,李剑睿,黄青青,梁学峰,彭亮,徐应明. 2016

[19]大化县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探. 李玲,刘永贤,韩烨君. 2010

[20]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石志斯,陈辉云,莫云锦,张宗急.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