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K1和MSTN基因在绵羊妊娠中后期胎儿中的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彩虹

作者: 魏彩虹;刘刚;杜立新;李发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绵羊;胎儿;DLK1基因;MSTN基因;mRNA表达

期刊名称: 畜牧兽医学报

ISSN: 0366-6964

年卷期: 2012 年 43 卷 04 期

页码: 527-5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以2个骨骼肌表型差异明显的特克塞尔和乌珠穆沁绵羊为试验对象,研究DLK1和MSTN基因在不同妊娠阶段胎儿不同部位骨骼肌中表达的调控机制及早期肌肉发育规律。在绵羊妊娠第85、100、120和135天时,对胎儿的半腱肌、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肌肉质量进行方差分析以及对DLK1和MSTN基因在5种骨骼肌中的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妊娠85天时特克塞尔羊的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质量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乌珠穆沁羊;妊娠100天时,5种骨骼肌组织生长发育在品种间的差异达到最大(P<0.05或P<0.01)。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随着胎儿日龄的增加,DLK1基因在半腱肌、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同时在特克塞尔羊中的表达量高于乌珠穆沁绵羊。在妊娠120天的半腱肌和半膜肌、妊娠100和135天的背最长肌、妊娠85天股四头肌和妊娠135天的股二头肌中DLK1表达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MSTN的表达量在特克塞尔羊中高于乌珠穆沁羊,但整体较低。妊娠135天时背最长肌和股四头肌中MSTN基因的表达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DLK1和MSTN基因在不同日龄不同肌肉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肌肉早期发育有关。

分类号: S826

  • 相关文献

[1]籽鹅和莱茵鹅MSTN和MyoG基因表达及其与屠宰性状的相关分析. 赵秀华,李满雨,刘国君,许珊珊,孙金艳. 2016

[2]FST和FMOD基因在绵羊胎儿妊娠中后期的表达特征比较. 刘恩民,袁泽湖,魏彩虹,朱宝长. 2016

[3]MSTN基因g+6723G>A位点与胴体体尺、不同部位肌肉重等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雷熙,刘晨曦,贺三刚,彭新荣,毛林军,刘明军,齐•阿拉达尔. 2022

[4]草食家畜母体营养对子代生命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赫晓娜,金鹿,李胜利,张春华,桑丹,张崇志,孙海洲. 2022

[5]绵羊胚胎发育中后期骨骼肌BTG2/3的表达动态及其与Myostatin的关系. 刘瑞凿,刘真,吴明明,王慧华,朱才业. 2015

[6]精氨酸对妊娠后期鄂尔多斯细毛羊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吴宝升,孙海洲,桑丹,李胜利,张春华,张崇志,金鹿,艳城,珊丹. 2016

[7]盐城地方鸡MSTN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金崇富,杨智青,陈长宽,陈应江,侯福银,时凯. 2016

[8]猪MSTN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李景芬,袁野,于浩,刘娣. 2008

[9]吉富罗非鱼MSTN基因结构及其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唐永凯,李建林,俞菊华,陈雪峰,李红霞. 2010

[10]高邮鸭MSTN 5′端非编码区SNP突变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刘宏祥,薛敏开,宋卫涛,徐文娟,朱春红,陶志云,章双杰,李慧芳. 2017

[11]兰格湖裸鲤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驰,刘飞,王万良,周建设. 2019

[12]转肌细胞特异表达MSTN基因RNA干涉序列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的筛选. 吴治昊,薛超,安星兰,王春生,苗向阳. 2012

[13]绵羊CLPG和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胡师金,张淑珍,袁泽湖,轩俊丽,马晓萌,张莉,赵福平,魏彩虹,杜立新. 2016

[14]渤海黑牛MSTN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刘桂芬,万发春,刘晓牧,谭秀文,宋恩亮. 2011

[15]黄条鰤MSTN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早期发育中的表达特征. 史宝,曹亚男,柳学周,孙冉冉,徐永江,王滨,姜燕. 2021

[16]福建白兔Myostatin(MST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陈冬金,桑雷,孙世坤,陈岩锋,王锦祥,谢喜平,郑百龙. 2018

[17]5个牦牛品种MSTN基因内含子2PCR-SSCP研究. 梁春年,阎萍,刑成峰,裴杰,王丁克,曾玉峰,包鹏甲. 2008

[18]刀鲚MSTN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 杜富宽,聂志娟,徐钢春,徐跑,顾若波. 2014

[19]MSTN基因编辑湖羊胫腓肌的转录组分析. 李隐侠,刘伟佳,张晨俭,舒嘉傲,桂红兵,王慧利,孟春花,张俊,张建丽,钱勇,曹少先. 2024

[20]利用单碱基编辑器定点突变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研究. 王晶,朱喆,张鹏,毕延震.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