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旱坡地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研究-ш.综合效益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育红

作者: 王育红;姚宇卿;蔡典雄;王小彬;吕军杰;李俊红;丁志强;张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综合效益;豫西旱坡地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0 年 028 卷 005 期

页码: 52-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析豫西旱地保护性耕作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筛选出适宜的耕作措施,可为河南省建立粮丰工程技术平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就中国农科院洛阳旱作试验基地孟津县送庄观测场,保护性耕作(免耕覆盖与深松覆盖)与传统耕作1999~2006年长期定位田间试验与模拟试验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每公顷分别节本412元和562元,7年平均增产8.78%和3.70%,净增效益888.2元和762.7元,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 kg/(mm·hm2)和0.4 kg/(mm·hm2),夏休闲降水贮蓄率可提高15.8%和12.5%.自然降水和模拟降水条件下,保护性耕作保水保土效果随着实施年份的增加而增加.在保护性耕作实施初期,深松覆盖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免耕覆盖的,2年后免耕覆盖的水土保持效果略优于深松覆盖的.土坡耕地养分流失最严重的是钾,其次是氮,磷的流失相对较小;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对N和K的流失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作用.

分类号: S345

  • 相关文献

[1]豫西旱坡地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研究——Ⅲ.综合效益分析. 王育红,姚宇卿,蔡典雄,王小彬,吕军杰,李俊红,丁志强,张洁. 2010

[2]塑料大棚与沼气集成技术应用研究. 王志春. 2012

[3]大豆、豌豆间作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何世炜,毛玉林,武得礼,朱祥清. 2000

[4]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的建立. 徐竹青. 2005

[5]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种综合效益比较. 马奇祥,王振宇,崔小伟,郝俊杰,杜学云. 2010

[6]沼气和塑料大棚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 王志春,李庆生,严克华,钱泽岭,刘以信,吉荣龙,顾克余,彭亚民. 2009

[7]农村沼气工程的共生效应. 颜丽,李景明,任颜笑. 2006

[8]黄河大柳树灌区工程的可行性分析-以宁夏部分为例. 汪一鸣. 1983

[9]绿色防控模式对叶菜害虫的控制作用及综合效益评价. 洪文英,吴燕君,林文彩,汪爱娟,张舟娜,赵丽. 2014

[10]荒漠草滩生态养鸡模式研究. 张春珍,李聚才,马振胜,彭文栋. 2009

[11]农村沼气工程的共生效应. 颜丽,李景明,任颜笑. 2006

[12]木垒县霍斯阔拉村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靳爱芝,蒲春玲,吴湘琳. 2013

[13]农牧结合农户的经济效益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峻岭,魏由庆,许建新,殷光兰. 1995

[14]机采棉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研究——以新疆沙湾县为例. 陈笑利,陈俊科,戴俊生,余国新,陈玉兰,苏武峥. 2019

[15]新型农药减施技术对水稻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效益分析. 朱新伟,李建伟,刘宝平,周德咏,潘爱东,王建,邱光. 2020

[16]东北地区农村能源生态农宅改造模式分析-以太阳能+空气能+节能建筑改造为例. 麻明可,吕庆雪,关法春. 2024

[17]柑橘园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技术探索-以柑橘木虱和潜叶蛾防控为例. 王克健,李莉,吕强,易时来,郑永强,谢让金,马岩岩,何绍兰,邓烈. 2020

[18]半干旱区玉米麻地膜覆盖栽培综合效益分析. 刘慧涛,高玉山,窦金刚,宋铸福. 2007

[19]小麦-玉米周年生产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栗慧卿,范卫华,桑运洪,姜言芳,侯玉叶. 2021

[20]规模猪场弱仔猪的处理策略研究. 薛墨庸,于小斐,门子富,庄志伟.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