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振东

作者: 赵振东;宋建民;刘建军;刘爱峰;李豪圣;崔建民;吴祥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育种;产量;品质;繁茂性;粒叶比;抗旱性;耐热性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2003 年 04 期

页码: 7-11

摘要: 回顾了近年来小麦育种工作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目标和途径。小麦育种目标的制定应该包含4个方面:丰产性,稳产性,品质和生产成本。丰产性的实现要依赖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提高,可以通过繁茂性和粒叶比的选择来实现。目前我国品质改良的工作重点仍是提高面筋强度,应加强高分子量谷蛋白优质亚基和谷蛋白大聚体含量的选择,耐热性也是黄淮麦区品质改良的重要内容。稳产性的提高应增强品种的抗旱和耐热性能,水旱轮选是选育抗旱品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细胞膜稳定性和气-冠温差在组织和群体水平上较好地反映了植物耐热性的差异,可用于耐热品种的选择。

分类号: S512.103

  • 相关文献

[1]1BL/1RS易位染色体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董冬,韦胜利,徐云峰,李洪杰,周阳. 2011

[2]非洲早稻IRAT359农艺性状评价和利用. 韩龙植,盛锦山,曹桂兰. 2003

[3]贵州野生匍匐翦股颖抗旱耐热性评价. 钟理,杨春燕,李辰琼,尚以顺,陈瑞祥. 2010

[4]大豆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对高温和干旱信号的表达反应. 吴广锡,魏崃,唐晓飞,王伟威,王鹏飞,王兴宇,刘丽君. 2013

[5]不同菊花品种根系、地上部和叶片相关指标分析及抗逆性评价. 吴盼婷,王江民,沈佳逾,杨友翠,管志勇,房伟民,陈发棣. 2017

[6]棉花抗逆性鉴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 郑曙峰,王延琴,徐道青,彭军,阚画春,刘小玲,王维,陈敏,李淑英. 2023

[7]不同穗型水稻产量与群体生理性状的关系. 秦志列,王术,秦阳,徐士铁. 2004

[8]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 肖小平,逄焕成,聂泽民,李玉义,汤文光,于天一,汪柯,李强. 2015

[9]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 魏中伟,马国辉. 2017

[10]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肖小平,逢焕成,聂泽民,李玉义,汤文光,于天一,杨光立. 2014

[11]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小麦品种品质需求调研分析. 吴海彬,朱志锋,谭城,王超,刘江,段晓亮,殷贵鸿,曹廷杰,洪宇,常柳,周桂英,孙辉. 2024

[12]水稻高温热害研究进展. 杜雪树,殷得所,査中萍,万丙良. 2017

[13]不同锰浓度环境下OsNRAMP5突变对水稻耐热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董家瑜,吴天昊,孙远涛,何含杰,李曜魁,彭彦,冀中英,孟前程,赵炳然,唐丽. 2021

[14]四川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特性研究. 徐富贤,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周兴兵. 2011

[15]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小麦品种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冯波,李升东,李华伟,王宗帅,张宾,王法宏,孔令安. 2019

[16]减数分裂期高温胁迫对耐热性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 曹云英,段骅,杨立年,王志琴,周少川,杨建昌. 2008

[17]阶段高温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耐热性差异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20

[18]贵州省高原山区杂交籼稻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特征. 罗德强,王绍华,江学海,李刚华,周维佳,李敏,姬广梅,丁艳锋,凌启鸿,刘正辉. 2016

[19]吉林省过去47年来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光合指标的变化. 武志海,赵国臣,徐克章,邸玉婷,姜楠,凌凤楼,赵颖君. 2009

[20]杂交水稻粒叶比的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谢戎,何光华,左永树,杨正林,吴丽君.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