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氮肥用量对设施菜地硝态氮含量及环境质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若楠

作者: 李若楠;武雪萍;张彦才;王丽英;李孝兰;陈丽莉;翟凤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蔬菜;施氮量;土壤硝态氮含量;EC5∶1;pH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5 年 21 卷 06 期

页码: 1642-16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滴灌施肥较传统施肥更为精准的将肥水输送至作物的根区,减少肥料的用量,降低土壤水分和养分深层渗漏带来的环境风险。本试验研究滴灌管理下不同氮肥(N)用量对设施菜地供氮能力及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条件下最佳施氮用量。【方法】采用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秋冬茬番茄轮作,共设计4个化肥氮用量梯度(N_0、N_1、N_2、N_3,对应冬春茬黄瓜季施氮0、300、600、900 kg/hm~2;秋冬茬番茄季施氮0、225、450、675 kg/hm2)3年定位研究比较不同氮用量下0-100 cm土体硝态氮、电导率(EC_(5:1))、pH动态变化计算了各施氮水平下设施蔬菜生产的氮素表观平衡、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N_2和N_3处理0-100 cm土体硝态氮和盐分积累显著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由2008年黄瓜季季平均14.4~31.1和14.9~41.0 mg/kg增至2010年番茄季季均76.4~119.8和129.0~184.5 mg/kg,分别增加了1.9~5.1和3.5~7.7倍;两处理EC。分别由2008年黄瓜季季平均379.6~514.3和407.0~476.7S/cm增至2010年番茄季季平均663.0~1212.4和710.0~1359.6μS/cm分别增加了0.3~1.8和0.5~2.0倍。与N_2和N_3处理相比,N_1处理节氮50%~66.7%,经过三年的种植0-100cm土层季均硝态氮含量和EC_(5:1)分别下降了35.5%~67.4%和6.0%~25.2%,pH增加0.06~0.18,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9.0~13.8个百分点而种植蔬菜的经济效益未有显著下降。【结论】温室滴灌冬春茬黄瓜一秋冬茬番茄经济施氮量分别为N 300和225kg/hm~2,既能保证3年5季蔬菜根层(0-60 cm)土层硝态氮处于相对适宜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分类号: S626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减缓菜田耕层土壤酸化的影响. 毛妍婷,刘宏斌,陈安强,杜彩艳,郭树芳,雷宝坤. 2020

[2]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郑成岩,于振文,王东,张永丽,石玉. 2012

[3]淮北地区缓释尿素对小麦生长、氮肥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袁嫚嫚,邬刚,孙义祥. 2015

[4]节水减氮对温室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的影响. 李若楠,武雪萍,张彦才,王丽英,陈丽莉,翟凤芝. 2016

[5]包膜控释尿素(追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薛高峰,张贵龙,孙焱鑫,陈延华,廖上强. 2012

[6]生物炭对水稻土Olsen-P的影响. 巢军委,王建国,戴敏,沈明星,陆长婴. 2015

[7]灌溉不同水质条件下滨海盐土脱盐动态的研究. 张余良,王正祥,廉晓娟,贺宏达,王艳,宿晓东,郭富常,黄明达. 2010

[8]滨海盐土灌水脱盐动态的土壤质地和水质差异性研究. 张余良,王正祥,廉晓娟,贺宏达,王艳,宿晓东,郭富常,黄明达,屈晓芳. 2010

[9]pH、有机质和石灰反应对土壤背景值的影响. 庞金华. 1993

[10]土壤调理剂应用效益的探索. 张国斌,廖若鹏,张佑宏. 2017

[11]环境因子对圆斑星鲽精子活力的影响. 徐永江,王妍妍,陈学周,柳学周. 2013

[12]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冷却猪肉保鲜效果的研究. 李超. 2015

[13]紫红叶油菜叶片花青素的含量变化及其稳定性. 唐容,黄泽素,代文东,李德珍,王少铭. 2017

[14]生物质电厂底渣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 徐磊,郑学博,崔红标,梁家妮,陶志慧. 2016

[15]环境因素对华南地区土壤中莠去津降解的影响. 苗辉,冯莉,姚强,黄继光,周利娟. 2016

[16]起始pH对秸秆与污泥混合发酵产氢产甲烷的影响. 刘頔,李茹莹,季民,梁军峰,蔡彦明. 2013

[17]镉污染条件下不同pH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梁烜赫,王洪君,曹铁华,陈宝玉,王楠,张磊,王立春. 2012

[18]球孢白僵菌孢子的耐逆性研究. 张航,崔阳,董晓宇,冯树丹,徐文静. 2014

[19]改土措施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总盐含量和pH的影响. 王伟伟,施士争,隋德宗,郑纪伟. 2017

[20]杂交条纹鲈生物学及育苗试验. 李振江,何兆昌,杨锦昌.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