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向芬

作者: 宋志禹;周凌云;李维;刘红艳;段继华;周品谦;包小村;肖宏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园;耕作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养分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16 年 28 卷 12 期

页码: 57-60

摘要: 以不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耕、手扶深耕、拖拉机深耕2~4个月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较对照低,但茶园的根系干重以及20~40 cm土层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说明合理耕作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和茶园土壤养分的均衡;使用耕作机对茶园进行深耕、中耕均是可行的。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湖北省茶园土壤养分和环境状况分析. 王红娟,毛迎新,黄丹娟,陈勋,谭荣荣. 2021

[2]不同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冯慧敏,孔德庸,李海渤,苗立新,陈晓远. 2021

[3]BGA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结构及养分的影响. 郭永忠,景春梅,王峰,李浩霞,陈林. 2013

[4]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丁勇,罗毅,宋莉,廖万有. 2015

[5]茶园绿肥新品种“绿肥1号”产青及养分含量动态研究. 傅海平,刘红艳,段继华,罗意,张亚莲. 2011

[6]茶园土壤酸化改良中生物炭应用5a后的稳定性研究. 钱莲文,余甜甜,梁旭军,王义祥,陈永山. 2022

[7]海南省商品有机肥的组成与养分状况研究. 潘运舟,兰天,赵文,张家玮,张玲玲,刘源,朱治强,吴蔚东. 2017

[8]生物炭改良盐碱地研究与应用进展. 魏盈,焦乐,张鹏,刘福德,肖辉,董昱辰,孙红文. 2024

[9]木醋液改良盐碱土的研究进展. 于贝贝,何莉莉,杨生茂,刘淑英. 2024

[10]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好氧堆肥腐熟的影响. 陈鑫,李昌宁,肖金玉,李萍,姚拓,孙永平,王国基,何礼,周泽. 2023

[11]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硬度变化特征. 郑洪兵,郑金玉,罗洋,李瑞平,李伟堂,王浩,任红,齐华,刘武仁. 2015

[12]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张佳倩,李福,孙峰成,刘亚楠,王丽芳,张婷婷,且天真,张德健. 2022

[13]东北黑土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苗情的影响. 李奇峰,陈阜,张海林,刘武仁,郑金玉. 2007

[14]调理剂与耕作栽培措施修复镉污染麦田土壤效果研究. 周芬,刘源,李中阳,李宝贵,李乐乐,陶甄. 2022

[15]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宋振伟,郭金瑞,邓艾兴,寇太记,任军,张卫建. 2012

[16]耕作方式对豫南雨养区土壤微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德奇,岳俊芹,李向东,王汉芳,邵运辉,方保停,杨程,秦峰,马富举,时艳华,陈远凯,程红建. 2016

[17]贵州新发展茶园土壤的酸碱度探析. 周国兰,赵华富,孙继海,何萍. 2010

[18]新建茶园土壤pH改良技术——以豫北卢仝茶园为例. 赵兴华,燕树锋,刘海芳,贾永贵. 2016

[19]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余文权,王峰,陈玉真,单睿阳,尤志明,臧春荣,陈常颂. 2020

[20]湖南茶园土壤微量元素有效量调查分析. 张亚莲,段继华,李维,向芬,周品谦,刘红艳.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