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CAA和IBDV混合感染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谷守林

作者: 谷守林;李成;姜绍德;郝桂玉;张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贫血因子;免疫电镜

期刊名称: 中国兽医杂志

ISSN: 0529-6005

年卷期: 1993 年 02 期

页码: 6-7+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自然病例中见到了大量的IBDV和一种较小的病毒粒子。这种小病毒粒子直径大约19nm,球形,无囊膜。免疫电镜的结果表明这种小病毒粒子是鸡贫血因子(CAA)。实验感染的SPF鸡表现出了与自然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高死亡率,并且又重新分离到CAA和IBDV。除了这两种病毒之外,没有发现其它病毒。笔者认为混合感染,特别是与CAA的双重感染是高死亡率的IBD的重要原因。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植物病原原核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的应用现状. 徐平东,柯冲. 1991

[2]脱毒大蒜苗的生产与检测技术. 丁辛顺. 1988

[3]球孢白僵菌Hsb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定位. 雷仲仁,王海鸿,吉青战. 2013

[4]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鉴定筛选马铃薯无毒核心材料中的应用. 周淑芹,朱光新. 1996

[5]免疫电镜技术在植物衰老研究上的应用. 位昕禹. 2010

[6]大麦黄矮病毒PAV血清型免疫电镜检测. 李莉,王锡锋,周广和. 1999

[7]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分离提纯及其血清学等特性. 陈剑平,阮义理. 1990

[8]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小麦土传病毒病的病原研究. 陈剑平,阮义理,董玛佳. 1989

[9]扬州地区小麦土传病毒病的进一步鉴定. 陈剑平,阮义理. 1989

[1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鉴定及其增殖特性. 刘洪云,于爱娟,徐卫林,金永辉. 1987

[11]黄胸蓟马化学感受蛋白基因ThawCSP1克隆与表达分析. 李恒,张祥琴,田厚军,陈艺欣,林硕,魏辉,陈勇. 2023

[12]豆状囊尾蚴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及其分泌产物的分离鉴定. 张少华,刘婷丽,骆学农,王帅,郭爱疆,白雪,陈国梁,才学鹏. 2022

[13]伪狂犬病毒被膜蛋白VP2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电镜方法的建立. 刘慧敏,陈利红,史智宾,刘春国,仇铮,王靖飞. 2018

[14]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免疫电镜检测研究. 张仲凯,李云海,何云昆,吴成军,郑丽屏. 1993

[15]华北大黑鳃金龟两种气味结合蛋白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李克斌,尹姣,曹雅忠. 2010

[16]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鉴定. 赵坤,郑玉妹,赵德明,赵朴,赵恒章,常新耀,王选年. 2009

[17]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SNJ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特性研究. 王占伟,刘茂军,冯志新,熊褀琰,王海燕,白昀,唐应华,吴叙苏,甘源,刘冬霞,王丽,白方方,孔猛,韦艳娜,刘冬阳,邵国青. 2010

[18]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福建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俞伏松. 2009

[19]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高玉龙,高宏雷,王晓艳,李俊山,邓小芸,刘伟,王笑梅. 2007

[2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突变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祁小乐,高立,吴关,邓小芸,余飞,张礼洲,秦立廷,高玉龙,王永强,高宏雷,刘娣,华育平,王笑梅.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