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动态- 以2010-2020年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梦琦

作者: 李梦琦;肖辉;张慧;程文娟;赵杰;王立艳;董昱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

期刊名称: 农业与技术

ISSN: 1671-962X

年卷期: 2023 年 43 卷 010 期

页码: 1-5

摘要: 根据2010—2020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农作物产量、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农膜、柴油使用量等统计数据,估算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以期为实现我国农田固碳减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涨幅约18%;玉米对碳吸收贡献最高,约为总量的30%~36%;2010—2020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先上升后下降,总降幅约8%;各碳源对碳排放量的贡献为化肥>农膜≈柴油>农药>灌溉;2020年不同省市自治区的碳吸收及碳排放差异明显;2010—2020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明显大于碳排放,表现出较强的碳汇功能,且净碳汇逐年增加;2020年各省市自治区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碳汇,净碳汇差异明显.

分类号: S181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艳春,王成己,叶菁,王义祥,黄毅斌. 2014

[2]黑龙江省30年来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碳足迹变化. 郝小雨. 2021

[3]天津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年际变化研究. 李梦琦,张慧,赵杰,王立艳,董昱辰,肖辉. 2023

[4]2006—2015年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 杭晓宁,张健,胡留杰,罗佳,马连杰,廖敦秀. 2018

[5]保水剂用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赵世伟,潘晓莹,何方. 2015

[6]基于碳足迹分析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农田种植业特征. 张变华,靳东升,郜春花. 2019

[7]基于统计资料的桑园碳汇估算模型的构建——以四川省为例. 王谢,邓清,周婧,唐甜,胡立志,李瑞,张建华. 2022

[8]吉林省中部农田生态系统降雨湿沉降氮特征. 彭畅,牛红红,李强,朱平,张玉龙. 2015

[9]农田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生态效应. 王农,樊娟,刘春光,戴礼洪,周莉. 2008

[10]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锌素的平衡分析.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11]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铜的循环与平衡.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12]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其分布. 李建宇,史梦竹,郭燕青,郑丽祯,吴梅香,傅建炜. 2020

[13]控制病虫为害增强农田林网碳蓄积能力. 卢美光,齐放军,张文蔚. 2011

[14]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华北小麦—玉米体系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影响. 张婷,孔云,李刚,杨殿林,赵建宁,张贵龙,王丽丽,修伟明. 2019

[15]不同灌溉水量对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及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吴林亿,王丽丽,杜君,魏义长,王肃,龚玲玄,万博,周其文. 2023

[16]生物入侵及其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徐红星,吕仲贤,郑许松,叶恭银. 2009

[17]农田土壤碳转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郑慧芬,曾玉荣,叶菁,翁伯琦,王义祥. 2018

[18]灌溉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进展概述. 段鹏. 2021

[19]都市农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绿色防控. 田志慧,沈国辉. 2023

[20]Bt作物系统害虫发生演替研究进展. 梁革梅.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