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晓方

作者: 李晓方;毛兴学;罗文永;肖昕;刘彦卓;王晓玲;方正武;邢丹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收获指数;水稻;育种;遗传力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07 年 03 期

页码: 3-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水稻品种粤香占在9 000 kg/hm2的条件下收获指数达到0.6以上,比普通品种提高约0.1。以粤香占为材料、七丝占(收获指数为0.4)为对照进行水稻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获得高收获指数不是仅靠增加单株产量,而要在增加单株产量的同时适当增加抽穗前植株高度使茎叶重达到一定的程度,同时使始穗期后物质运输主要贡献在穗部,而非茎长增量;收获指数遗传力极低,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点,各收获指数有关性状间关系十分复杂,茎长增量、始穗株高和成熟株高也许可作为间接影响收获指数的要素。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收获指数在水稻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何秀英,廖耀平,陈钊明,陈顺佳. 1999

[2]水稻收获指数研究概况与展望. 邢俊杰,舒服,张武汉,邓华凤. 2012

[3]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特性分析. 吴长明,金润洲. 1991

[4]收获指数在小麦高产育种中的应用. 宋荷仙,李跃建,冯天铭. 1989

[5]连产性在家禽育种工作中的研究概述. 沈曼曼,王克华,曲亮,郭军,窦套存. 2014

[6]桃杂交后代基因性状遗传分析. 韩玉虎,董冰,田歌,王璐,田建保,安·尼古接. 2011

[7]两个抗旱小麦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周庭莲,杨武云. 1999

[8]吉林省47年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 邸玉婷,赵国臣,徐克章,武志海,张治安,凌凤楼,姜楠. 2010

[9]高产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李春寿,叶胜海,陈炎忠,阮关海,黄福灯,张小明. 2005

[10]水稻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 何秀英,陈钊明,廖耀平,程永盛,陈粤汉. 2006

[11]开花期外施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水稻的影响. 王士银,陈冉冉,石庆华,张桦,赵明,徐江. 2012

[12]水稻收获指数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谢志梅,张少红,肖应辉,刘斌. 2015

[13]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库、源、流特性的研究. 廖耀平,陈钊明,何秀英,陈顺佳,陈粤汉. 2001

[14]水稻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程永盛,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陈粤汉. 2006

[15]水稻叶源量的调节与遗传分析. 曹树青,陆巍,张荣铣,陈国祥,邓志瑞,唐运来,龚红兵,杨图南. 2002

[16]光敏不育粳稻及其杂交后代的光周期效应指数(PE)分析. 薛光行,陈长利,陈平. 1996

[17]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赵凌,朱镇,张亚东,赵庆勇,陈志德,TsutomuMatsui,王才林. 2016

[18]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宗寿余,吕川根,邹江石. 2007

[19]5个越南水稻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 陈林,戴怀根,岑烬,曾宪平. 2010

[20]光敏不育粳稻及其杂交后代的光周期效应指数(PE)分析. 薛光行,陈长利,陈平. 199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