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遗传的世代平均数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金波

作者: 刘金波;宋兆强;方兆伟;杨波;王宝祥;李健;迟铭;刘艳;周振玲;徐大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株高;穗长;每穗颖花数;遗传;世代平均数;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互作效应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7 年 21 期

页码: 69-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以亲本两系不育系9311S(P_1)和恢复系WHR2(P_2)及其产生的F_1、F_2、BC_1、BC_2共6个世代为研究材料,采用莫惠栋改进的世代均值分析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分析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等3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株高性状的显性效应不显著,穗长性状的加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显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都均不显著,每穗颖花数性状的显性效应以及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方兆伟,刘金波,王宝祥,迟铭,宋兆强,李健,杨波,卢百关,刘艳,周振玲,秦德荣,徐大勇. 2016

[2]水稻株高和每穗颖花数的6个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刘金波,徐波,李建红,李健,刘艳,周振玲,杨波,迟铭,宋兆强,卢百关,方兆伟,王宝祥,徐大勇. 2017

[3]丙酰芸苔素内酯施用浓度对水稻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李青超,赵秀梅,王立达,刘悦,兰英,刘洋,韩业辉,王连霞. 2023

[4]不同环境下水稻株高和穗长的QTL分析. 姚晓云,李清,刘进,姜树坤,杨生龙,王嘉宇,徐正进. 2015

[5]粳稻穗角、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 刘金波,王宝祥,刘晓丽,李健,杨波,方兆伟,卢百关,刘艳,迟铭,周振玲,陈庭木,秦德荣,徐大勇. 2014

[6]水稻新半矮秆基因品系RA73与4个sd-1半矮秆基因恢复系的株高遗传. 严宗卜,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 2006

[7]水稻株高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彭丹丹,邢家宝,胡慧,吕文恺,邵丽明,张陈玲,杜斌,邱先进,徐建龙,邢丹英,杨隆维. 2015

[8]小麦E3泛素连接酶基因TaSINA-3A与多种环境下的株高和千粒重相关. 赵阳,李龙,杨进文,景蕊莲,孙黛珍,王景一. 2024

[9]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定位及其与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 张国宏,杨德龙,栗孟飞,李兴茂,倪胜利,幸华. 2012

[10]三个大麦杂交组合的穗长和穗密度的遗传. 张京,孙立军. 1993

[11]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QTL的精细定位. 樊叶杨,程式华,范方军,庄杰云. 2010

[12]籼粳水陆稻杂交的株高和结实率遗传. 杨江义,陶大云,胡凤益,杨桂芬,陶红,周玉萍. 2002

[13]冬小麦种质株高杂种优势及遗传研究. 李世平,张新平,田玉凤. 2003

[14]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2011

[15]大豆不同亲本正交和反交后代株高遗传规律的比较研究. 曹永强,谢甫绨,张惠君,王海英,宋书宏,王文斌. 2006

[16]申香粳4号矮秆基因遗传初步分析. 李军,顾德法,朱旭东,李林峰. 1998

[17]冬小麦种质株高杂种优势及遗传研究. 张新平,田玉凤,李世平. 2003

[18]水稻穗粒数相关基因的初步定位. 余建平,张强,熊海燕,朱汝财,李自超. 2013

[19]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刘颖,叶生鑫,彭强,张大双,吴健强,王际凤,黄培英,朱速松. 2016

[20]长穗型水稻地方品种中穗长QTL的挖掘与定位. 张云辉,张所兵,林静,汪迎节,方先文.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