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育时期旋毛虫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风强

作者: 赵风强;路义鑫;韩彩霞;张晓波;兰静;宋铭忻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旋毛虫;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ISSN: 1008-0589

年卷期: 2010 年 32 卷 09 期

页码: 677-6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旋毛虫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及外界环境对其影响,本研究采用贝尔曼氏装置分别收集旋毛虫肌幼虫和成虫,同时,将少量骨骼肌和肠黏膜进行酯化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肌幼虫和成虫的脂肪酸组分涵盖了C12~C22的22种,主要为16、18和20碳脂肪酸,但旋毛虫肌幼虫与成虫的各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分别对旋毛虫肌幼虫和成虫及其各自寄生部位骨骼肌和肠黏膜中的脂肪酸成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脂肪酸组成相似,但在相对含量上却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不同发育时期旋毛虫的脂肪酸组成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其所处的不同宿主环境和不同发育时期虫体的特殊生理结构有关。

分类号: S852.7

  • 相关文献

[1]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涂宝军,陈尚龙,马庆昱,叶莉,冯谈. 2014

[2]香菇挥发性成分SPME-GC-MS分析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 陈万超,杨焱,李文,蒋俊,于海龙,冯杰,李晓贝,刘昆. 2016

[3]基于SPME-GC-MS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田震,徐亚元,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刘阚,胡奇,肖亚冬,郁志芳. 2021

[4]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3种直立型迷迭香的挥发性成分. 李珊珊,杨敏,李海明,甘艺莲,林洪涛,吴维坚. 2021

[5]谷子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分析与研究. 刘敬科,李云,张玉宗,赵巍,张华博,刘莹莹. 2012

[6]CO_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不同成熟度鲁北冬枣香气组分. 王淑贞,赵峰,孙家正,张雪丹,祝恩元,阴启忠. 2011

[7]GC-MS法同时检测南瓜果实肌醇类和单、双糖类物质的研究. 李玉丹,黄河勋,周洋洋,王安君,吴廷全. 2017

[8]不同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对映异构体. 朱荫,张悦,严寒,吕海鹏,林智. 2021

[9]小花黄堇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吴建国,陈体强,吴岩斌,曾建伟,邹秀红,吴锦忠. 2015

[10]高温长时辉干工艺对广东炒青绿茶香气组分的影响. 胡蝶,陈维,马成英,方壮东,黄海英,苗爱清. 2022

[11]巴西橡胶树胶乳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梅志刚,刘实忠,校现周,罗世巧,杨文凤,牛静明,黄荣辉. 2011

[12]胡椒根油树脂化学成分的研究. 刘红,许卫东,宗迎,朱红英. 2012

[13]基于柱前衍生化GC-MS技术探究紫苏叶与白苏叶的质量差异. 陈家宝,杨贵雅,郭龙,齐琳琳,温春秀,郑玉光,王蕾. 2023

[14]健康和物理损伤条件下椰树叶柄挥发物组分比较分析. 刘博,阎伟,刘丽. 2024

[15]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文基,王茂媛,陈烁,张新蕊,王建荣,宴小霞,王祝年. 2013

[16]基于电子舌与SPME-GC-MS技术的芒果风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张浩,安可婧,徐玉娟,余元善,吴继军,肖更生. 2018

[17]拟草果果壳和种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覃慧薇,杨绍兵,杨美权,王元忠,张金渝. 2021

[18]牛大力藤叶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赖富丽,王祝年,王建荣,晏小霞. 2009

[19]挤压转速对全麦挂面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分析. 孟克迪,许柠,闫美慧,王赵改,史冠莹,张国治. 2022

[20]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 邵晨阳,吕海鹏,朱荫,张悦,林智.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