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枯病菌分离及田间发病调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家秀

作者: 杨家秀;李晓;杨晓蓉;何文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青枯病;腐霉;青霉;镰刀菌;发病调查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1993 年 S1 期

页码: 101-103

摘要: 1991年对我省6个县(市)的49份玉米青枯病病株进行分离。其中腐霉(Pythium),占75.5%,青霉(Penicjllium),占57.1%;镰刀菌(Fusarium),占12.5%;细菌(Bac-teria),占10.2%;丝核菌(Rhizoctonia),占4.0%。并对9个县(市)的生产推广品种,抗鉴圃和育种圃中的杂交种(组合)及自交系进行了田间抗病性调查,一般发病株率在5%,严重的可达20~50%。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防治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药剂筛选. 崔小伟,康振生,范志业. 2013

[2]玉米青枯病病原菌代谢产物的生物学效应. 陈绍江,宋同明,吴全安. 1997

[3]镰刀菌对玉米青枯病的诱导免疫研究. 梅丽艳,郭梅,李志勇. 2001

[4]北京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与发生条件的调查研究. 吴全安,朱小阳,李怡琳. 1990

[5]吉林省花生叶斑病发生调查及主栽品种抗性鉴定. 张伟,李洪来,贾娇,付立范,吴宏斌,李慧,王义生,高明. 2022

[6]棉田黄萎病菌基因型初步研究. 邹亚飞,朱荷琴,马存. 2002

[7]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发生调查. 韩庆新,李莫然,梅丽艳,李学湛,张坪,张瑞英. 1991

[8]新疆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郝彦俊,杨屾,郭文超,邱荣芳. 1997

[9]寄生玉米的6种腐霉及其致病性研究. 王晓鸣,吴全安,刘晓娟,马国忠. 1994

[10]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王先娥,赵书平,郑联寿. 2000

[11]盐碱地玉米青枯病的发病规律研究. 徐磊,谭福忠,郑巍,师臣,崔洪秋,侯丽,卞景阳. 2017

[12]利用镰刀菌诱导玉米抗青枯病研究. 梅丽艳,郭梅,李志勇. 2003

[13]钾肥防治玉米青枯病应用技术初步研究. 梅丽艳,郭梅,李志勇. 2003

[14]玉米青枯病人工免疫诱导技术研究. 梅丽艳,郭梅,李志勇. 2002

[15]玉米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及产量损失测定. 王连生,刘克明,刘玉英,苏海,朱小阳,吴全安. 1993

[16]樱桃冷藏结合气调贮藏效果初报. 朱士农,顾勤,杨晓春,伍冠锁. 1997

[17]腐霉属DNA条形码初步探究. 韦继光,郭良栋,邓晖. 2010

[18]菜保拾零(七)-值得关注的十字花科腐霉腐烂病. 李明远. 2017

[19]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检测方法研究. 马红霞,张海剑,孙华,石洁,陈丹,郭宁. 2017

[20]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腐霉菌分类上的应用研究. 陈秀贤,曾会才,H.H.Ho,彭燕.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