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重排技术在食用菌资源创新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凤丽
作者: 马凤丽;刘超雄;李亚娇;郭九峰;刘利;孙国琴;王海燕;王宇胜;乌仁塔娜;张雪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食用菌;基因组重排技术;原生质体融合;物理诱变
期刊名称: 中国食用菌
ISSN: 1003-8310
年卷期: 2023 年 42 卷 003 期
页码: 1-7
摘要: 基因组重排技术,标志着育种技术的研究从单一自然表型定向进化至理想全基因型的遗传改造阶段,突破了现有育种技术的范式,实现了种质跨界育种的资源创新.对基因组重排技术在食用菌组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以多亲本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核心的基本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基因组重排实现部分食用菌耐受性的提高,以及在高产新品种菌株育种中的应用,并对基因组重排技术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分类号: S646.9
- 相关文献
[1]草菇V23子实体耐低温性能改良的初步研究. 祝子坪,李娜,唐雪明. 2016
[2]从原料到产品:生物基丁二酸研究进展. 税宗霞,秦晗,吴波,谭芙蓉,王景丽,何明雄. 2015
[3]枸杞抗黑果病变异体的初步研究. 曲玲,曹有龙,罗青,贝盏临. 2005
[4]多次回交水稻短根突变体RM1的农艺性状. 郝再彬,王军虹,兰小霞,杨连群,一井真比古. 2001
[5]诱变处理对鸢尾组培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周琳,张永春,杨柳燕,蔡友铭. 2020
[6]作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彭选明,彭伟正. 2016
[7]物理诱变技术及其在香蕉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王安邦,龚德勇,许奕,李羽佳,王甲水,臧小平,井涛,李敬阳. 2020
[8]除草微生物禾长蠕孢稗草专化型菌种的诱变改良. 余柳青,张建萍,周勇军,陆永良,段桂芳,李春光. 2006
[9]~(12)C~(6+)离子束辐照糜子诱变突变群体的构建与SSR分析. 刘天鹏,董孔军,董喜存,何继红,刘敏轩,任瑞玉,张磊,杨天育. 2018
[10]植物诱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徐明,路铁刚. 2011
[11]甘蔗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许雯雯,龙松华,邱财生,郭媛,王慧,王玉富. 2017
[12]近五年灵芝物理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张锦绣,唐传红,谭贻,冯杰,刘艳芳,张赫男,张劲松. 2023
[13]玉米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综述. 刘忠祥. 2014
[14]食用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初报. 范雷法,潘慧娟. 2005
[15]鸡大肠杆菌异型外膜蛋白原生质体融合菌株的构建. 丁伯良,鄢明华,王英珍,李秀丽,黄金海,白朋勋,王东,张健,赵向华. 2004
[16]多优良性状工业化酿酒酵母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杨登峰,米慧芝,陆琦,黄日波. 2010
[17]Genome shuffling研究进展及其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张红岩,王青艳,黄日波. 2009
[18]疣粒野生稻与栽培稻体细胞杂交创造种质的研究简要. 严成其. 2001
[19]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曹雪,戴忠良,秦文斌,潘跃平. 2016
[20]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孙慧慧,王力军,闫晓红,叶永忠,魏文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低磷胁迫下高羊茅转录组学分析
作者:马培杰;李亚娇;舒健虹;王子苑;罗维;龙忠富;王小利
关键词:高羊茅;低磷胁迫;转录组分析;转录因子
-
HS-SPME-GC-MS分析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作者:徐皖菁;赵豆豆;张超;罗姣姣;杨鹃;孔艺娟;刘利;吴宇;毛常清;廖海浪;陶珊;徐正君;彭芳
关键词:川芎;镉胁迫;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性成分
-
不同超微粉碎强度对甘薯全粉特性的影响
作者:杨世雄;高飞虎;张玲;李雪;张雪梅;张欢欢;梁叶星;陈贵婷;谭兆涛
关键词:甘薯全粉;超微粉碎;强度
-
长期不同绿肥-玉米轮作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者:张雪梅;尹梅;王志远;陈检锋;陈华;王伟;杨艳鲜;王应学;苏友波;付利波
关键词:绿肥品种;长期轮作;土壤肥力;玉米产量;养分吸收
-
不同粒径聚乙烯微塑料对赤子爱胜蚓的代谢毒性
作者:杨晓霞;张雪梅;舒晓;谢蔓莉;孟霞;张伟;杨俊英;龚久平;李必全
关键词:代谢组学;繁殖;炎症;神经毒性
-
平欧杂种榛花芽分化与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张雪梅
关键词:平欧杂种榛;花芽分化;激素;营养;基因调控
-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抑制SPLUNC1功能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
作者:王海燕;张珍珍;倪博;刘蓓蓓;冯志新
关键词:猪肺炎支原体;支原体-宿主相互作用;炎性反应;SPLUN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