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免耕及不同麦秸还田量种植水稻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克如

作者: 李少昆;汤永禄;谢瑞芝;高世菊;刘中平;柏军华;王运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免耕;水稻;产量效应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06 年 20 卷 05 期

页码: 171-1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成都平原麦收后围绕免耕+麦秸覆盖还田栽种水稻的产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免耕处理较传统耕作水稻显著增产,主要是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2)免耕+麦秸覆盖还田后,水稻产量增加,秸秆还田量与产量的关系符合多项式y=7238.6+0.0117x+2.12×10-5x2-1.49×10-9x3(R=0.988**),理论上还田麦秸以10 089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此后开始下降;(3)与传统耕作比较,在水稻生长期,免耕明显加重了杂草的发生,但通过秸秆覆盖后可减少杂草发生,且表现出随秸秆还田量增加杂草量明显减少的趋势;在水稻收获后的休闲期,免耕表现出有抑制杂草发生的作用,且这种效果随着秸秆还田的增加而增强。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分析. 班春华. 2012

[2]长期免耕秸秆还田对寒地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蔡丽君,张敬涛,刘婧琦,盖志佳,郭震华,赵桂范. 2021

[3]不同耕作措施对雨养冬小麦碳足迹的影响. 李萍,郝兴宇,宗毓铮,古润生,贾绍辉,董琦,郭李萍. 2017

[4]免耕种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宋勇,王宇先,赵蕾,徐妍,王冰雪,高盼,徐莹莹,杨慧莹. 2021

[5]保护性耕作对山地结球甘蓝生长和土壤CO_2含量的影响. 鲁耀,段宗颜,胡万里,陈拾华,陈宝红. 2011

[6]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溶磷特性的影响. 范丙全,刘巧玲. 2005

[7]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在青海省的推广建议. 王志辉,陈占全,李月梅,高玉亭. 2009

[8]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效应初探. 刘永贤,韦志耀,袁文,韦凤香. 2009

[9]不同管理措施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 张贺,郭李萍,谢立勇,林淼,叶丹丹,阎宏亮. 2013

[10]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张斯梅,杨四军,顾克军,于建光,张恒敢,许博. 2015

[11]秸秆还田和免耕对水稻土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舒丽,刘定辉,陈尚洪. 2008

[12]不同管理措施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研究. 张贺,郭李萍,谢立勇,林淼,叶丹丹,阎宏亮. 2013

[13]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刘定辉,蒲波,陈尚洪,朱钟麟,舒丽. 2008

[14]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及表层土壤碳管理指数的影响. 杨晶,沈禹颖,南志标,高崇岳,牛伊宁,王先之,罗彩云,李光棣. 2010

[15]水稻土厌氧氨氧化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响应. 孙梅,聂三安,龙泽东,李超,王华,肖小平,罗尊长,孙耿. 2022

[16]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 朱钟麟,刘定辉,舒丽,王昌全. 2008

[17]免耕和秸秆还田对我国土壤碳循环酶活性影响的荟萃分析. 马立晓,李婧,邹智超,蔡岸冬,张爱平,李贵春,杜章留. 2021

[18]免耕对玉米光合特性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董智,邓林军,董俊,向午燕,靖凯,侯志研. 2017

[19]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2008

[20]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下的水稻产量效应. 郑秋玲.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