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茎线虫主要侵入途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振

作者: 徐振;孙厚俊;杨冬静;张成玲;赵永强;谢逸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侵入途径;产量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7 年 45 卷 02 期

页码: 164-166+173

摘要: [目的]明确甘薯茎线虫造成甘薯严重减产的机制。[方法]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分析了茎线虫侵入甘薯的主要途径。[结果]苗期茎线虫主要从薯苗基部伤口侵入。在地下部无伤口条件下,薯苗1 g组织内茎线虫数量仅为9.2头,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165.2头。薯块表皮对抵御茎线虫侵入具有重要作用,且不同品种薯块表皮对茎线虫的侵入抗性水平不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压茎处理组薯拐及薯块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埋茎处理组。与传统的埋茎处理组相比,通过压茎法种植的薯苗由于地下部没有伤口存在,平均10株薯苗产量增加56.1%,结薯数增加115.8%。[结论]封闭薯苗基部伤口是防治茎线虫病的关键。

分类号: S435.31

  • 相关文献

[1]轮纹病菌在苹果枝干上侵入途径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广旭,高艳敏,杨华,刘秀春,孙凌俊,王佳军. 2005

[2]双酚类化合物对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 兰天,段国珍,刘娜,樊光辉,赵成周,杨仕兵,祁有朝. 2023

[3]甘薯茎线虫病抗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谢逸萍,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李强,马飞. 2002

[4]辽宁省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宋其林,李春荣,史湘华,李斌,李淑琴,陈玉成. 2005

[5]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Dd-ace-1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彭德良,高必达,何琪. 2010

[6]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3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彭德良,高必达,黄文坤,贺文婷. 2008

[7]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对甘薯定向行为研究. 杨冬静,张成玲,赵永强,孙厚俊,谢逸萍. 2015

[8]不同地理种群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对抑制剂的敏感性. 彭德良,高必达. 2007

[9]甘薯生长期及茎线虫种群基数对茎线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赵永强,孙厚俊,杨冬静,张成玲,谢逸萍. 2014

[10]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Dd-ace-2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彭德良,黄文坤,贺文婷,高必达. 2008

[11]甘薯茎线虫在南方薯区的发生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厚俊,杨冬静,张成玲,赵永强,谢逸萍. 2017

[12]蒸汽熏蒸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效果初报. 杨建国,彭德良,孙璐,杨武群. 2013

[13]维线克对甘薯茎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朱育菁,肖荣凤,林抗美,林营志,刘波. 2005

[14]不同地理种群甘薯茎线虫对不同类型杀线剂的敏感性. 彭德良,何旭峰,高必达. 2007

[15]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的研制. 倪春耕,朱建祥,徐德进,张光玲,滕中侠. 2005

[16]噻唑膦与硅肥联合使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马娟,高波,李秀花,王容燕,黄山,陈书龙. 2024

[17]一个与甘薯茎线虫抗性相关的RAPD标记的获得. 蒋琳,阮龙,查向东,吴飞,马代夫,谢一萍,李秀英,王钰. 2007

[18]桑园隔年伐条技术初报. 李开林,杨胜特,胡仕叶,万昌荣,罗朝斌. 2009

[19]种植密度及行距对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秦智慧,邓禄军,夏锦慧. 2012

[20]大麦种质耐盐性鉴定及评价. 乔海龙,沈会权,陈健,陶红,臧慧,栾海业,张英虎,陈和.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