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的籽粒重量与含水率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璐璐

作者: 李璐璐;王克如;谢瑞芝;明博;赵磊;李姗姗;侯鹏;李少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粒重;籽粒含水率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7 年 11 期

页码: 2052-20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收获期偏早、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制约了机械粒收的收获质量,延期收获能够降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但是该过程是否因籽粒重量下降造成产量损失尚不明确。本文开展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重变化情况研究,为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新乡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站进行,选择22个当前主要种植品种为供试材料,采取统一授粉,连续测定籽粒重量与籽粒含水率变化。其中,2015年授粉后26 d开始测定,生理成熟后26—52 d结束;2016年授粉后11 d开始测定,生理成熟后16—35 d结束。分析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重变化。【结果】22个参试品种生理成熟期百粒干重为23.3—37.4 g,平均为30.8 g;籽粒含水率为21.5%—33.1%,平均为27.5%。22个品种生理成熟后分别经过16—52 d田间站秆晾晒后,百粒干重为22.9—38.4 g,平均为32.0 g;籽粒含水率为12.9%—24.4%,平均为17.3%。生理成熟前籽粒重量随着授粉后天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测试时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生理成熟后随着田间站秆时间延长,籽粒含水率变化呈极显著下降趋势,而籽粒重量未表现出显著变化,不同熟期品种和不同年份结果表现一致;生理成熟后籽粒重量与籽粒含水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晾晒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显著下降,而籽粒重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延期收获降低了籽粒含水率,并且不会因粒重下降造成产量损失。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基于扩散理论的华北春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过程分析. 王金涛,董心亮,肖宇,刘青松,张冬梅,韩金玲,刘毅,高广瑞,刘占卯,孙宏勇. 2020

[2]黄淮海平原地区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的动态研究. 王立刚,邱建军,李维炯. 2002

[3]不同密度夏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 乔江方,朱卫红,李川,代书桃,张美微,黄璐,牛军,郭国俊,刘京宝. 2018

[4]关于药用人参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2)后熟过程的特性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崔京求,孙禄. 1980

[5]小麦种子活力最高水平出现期的探讨. 张静娴,陈静,龙喜燕,陈正武. 1998

[6]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生理成熟后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魏雯雯,刘彦佐,吴杨,姚凡云,曹玉军,梁杰,刘小丹,刘志铭,徐文华,王立春,张晓龙,王永军,吕艳杰. 2024

[7]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薛军,王群,李璐璐,张万旭,谢瑞芝,王克如,明博,侯鹏,李少昆. 2018

[8]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研究. 李璐璐,谢瑞芝,王克如,明博,侯鹏,李少昆. 2017

[9]不同品种和成熟度苹果汁品质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张春岭,刘慧,刘杰超,陈大磊,吕真真,杨文博,黄纪念,焦中高. 2017

[10]玉米籽粒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的研究及应用. 叶雨盛,王晓琳,李刚,李洋,李哲,王延波. 2015

[11]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薛军,王群,李璐璐,张万旭,谢瑞芝,王克如,明博,侯鹏,李少昆. 2018

[12]三行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姜伟,位国建,李青龙,谭树春,邸志峰,马继春,刘继元. 2013

[13]旱作杂交粳稻良种-辽优3072. 王德生. 2007

[14]黄淮海北部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灌浆和脱水特性研究. 岳海旺,卜俊周,魏建伟,陈淑萍,彭海成,谢俊良,李洁,郭安强. 2017

[15]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现状及发展对策. 郭洪海,杨丽萍,李新华,杨萍,万书波. 2010

[16]黄淮海地区玉蜀黍黑粉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张家齐,马红霞,郭宁,张海剑,石洁. 2019

[17]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南纪琴,肖俊夫,刘战东. 2010

[18]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张礼凤,李伟,王建成,徐冉,王彩洁,戴海英. 2008

[19]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郭洪海,杨丽萍,李新华,杨萍,万书波. 2010

[20]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研究. 姜文来,唐华俊,罗其友,陶陶.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