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在辽宁省不同生态区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艳秋

作者: 陈艳秋;宋书宏;张立军;董友魁;刘永涛;张丽莉;宋晓艳;于广文;王玉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菜用大豆;农艺性状;鲜荚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杂粮作物

ISSN: 1003-4803

年卷期: 2010 年 30 卷 06 期

页码: 42-44

摘要: 在辽宁省大豆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了菜用大豆新品种(系)辽鲜1号、辽00139和辽00128农艺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菜用大豆采收期在7月31日至9月13日间;3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株高差异大,株高平均值在24.1~70.0 cm;鲜荚产量为297.5~983.9 kg/667m2,鲜荚产量最高的地区是铁岭,最低的地区是岫岩。从鲜荚商品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分析,铁岭、丹东、瓦房店和锦州地区适宜生产菜用大豆。

分类号: S643.701

  • 相关文献

[1]2008年辽宁省国家菜用(鲜食)春播大豆区域试验评价. 陈艳秋,陈应志,蔡淑平. 2009

[2]不同播种季节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杨加银,徐海风. 2005

[3]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秋丰4号在龙游的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张志红,张古文,李正泉,刘娜,冯志娟,卜远鹏,王斌,龚亚明. 2024

[4]菜用大豆黄化新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 李超汉,朱丽华,杨红娟,宋荣浩,顾卫红. 2019

[5]菜用大豆种质资源遮光胁迫下的耐阴性研究. 李初英,赵洪涛,吴建明,赵艳红,杨守臻,陈怀珠,孙祖东. 2012

[6]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沈立,龚亚明,刘娜,冯志娟,卜远鹏,王斌,张古文. 2024

[7]4个菜用大豆品种在草莓温室大棚中的轮作表现. 赵艳侠,董哲潇,孙家波,王月,陈淑君,刘炳福. 2023

[8]氮磷钾施肥对温室菜用大豆生长与糖类含量的影响. 高源,程茜,袁宇婷,郭鲁平,黄璐,张晓燕,袁星星,陈新,朱月林,薛晨晨. 2023

[9]崇明岛地方菜用大豆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超汉,朱丽华,李青竹,杨红娟,宋荣浩,顾卫红. 2019

[10]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17号在海宁市的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葛明初,张古文,刘娜,冯志娟,卜远鹏,王斌,龚亚明,左亚群. 2023

[11]早熟菜用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吴春芳,姜永平,金丽华. 2007

[12]菜用大豆与普通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比较. 张惠君,敖雪,王海英,李明姝,谢甫绨. 2009

[13]不同遮光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 李初英,吴建明,赵艳红,杨守臻,赵洪涛,陈怀珠,孙祖东. 2012

[14]菜用大豆品种筛选与最佳播种期的研究. 赵政文,马继凤,崔永平. 2004

[15]广东菜用大豆周年连续播种试验研究. 张孝祺,林雄,阮成英,丘银清,江周林,张惠娜,李崇阳. 2003

[16]甘蔗间种菜用大豆对甘蔗产量、品质及间种后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 方锋学,龙明华,刘海斌,汪淼,翁梦苓,周艳霞,张旭升,孙立,黄芳,蒋洪涛. 2011

[17]菜用大豆粤引浙-75的引种筛选试验. 张孝祺,丘银清,林雄,张惠娜,江周林. 2004

[18]菜用春大豆新品种浙农8号的选育. 龚亚明,胡齐赞,徐盛春,夏乐舜,张古文,王新斌,丁桔. 2010

[19]菜用大豆引种鉴定研究. 黄建成,李爱萍,郑开斌. 2007

[20]杂交籼稻各主要性状与产量间关系研究. 马腾,罗利,王多明,陈庭木.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