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耕文明伦理观的历史足迹及城乡二元结构伦理溯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任继周

作者: 任继周;胥刚;齐文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农耕文明;伦理;城乡二元结构;儒家;儒教;理学

期刊名称: 中国农史

ISSN: 1000-4459

年卷期: 2013 年 06 期

页码: 3-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中华农耕文明的核心是儒、道、佛融合一体,以儒教为主的伦理观。它经过家族关系的自发演化,以礼乐的形态衍发于西周的封建时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城乡二元结构的伦理观萌芽于此初现。商鞅变法发展了管子的耕战论,秦政权借以将农民与土地紧密连属,建成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定型;汉承秦制,益以儒家纲常伦理系统,构成分散的农民与中央集权大帝国的伦理支柱,城乡二元结构趋于完善而巩固。儒家伦理观经隋唐的儒、道、佛的互相融合渗透有所光大,但对城乡二元结构无所触动。宋以后,由道学而理学,儒家伦理日趋僵化。儒家伦理观引导我国走过艰难、光辉的道路,但随着世界进入工业时代,与海洋、工商文明相比,传统的农耕伦理观相形见绌。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和文化大革命的三次败绩,进一步揭露了儒教伦理的不足恃。我国历代政权在保护城市利益的同时,不自觉地巩固了农村的落后,城乡之间形成历史性鸿沟。目前统筹兼顾的城镇发展计划,显现城乡差别走向消除的曙光。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彻底破除之时,应为我国新的伦理观萌发之日。我国传统农业伦理中富含普世价值的优秀基因,将投身历史的熔炉重新锻造,与其他文明的伦理系统相融合,蜕变孕育全新的中华伦理观,对人类发展作出新贡献。

分类号: S-09

  • 相关文献

[1]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分析. 刘声传. 2013

[2]从土地伦理的角度看我国耕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思路. 关建勋. 2014

[3]“三农”仍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刘志澄. 2008

[4]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发展与消亡的农业伦理学诠释. 任继周,方锡良. 2017

[5]美丽乡村建设的伦理基础和新道德. 李建军,任继周. 2018

[6]发展新型合作社建设现代畜牧业. 孔繁涛. 2008

[7]增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 突出解决"三农"问题. 杨双,朱玉芹,徐晓红. 2005

[8]主持词. 蒋和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