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泛素蛋白基因LeEBF1和LeEBF2的克隆表达分析(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龙皎月

作者: 龙皎月;胡宗利;陈绪清;严波;陈国平

作者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关键词: LeEBF1;LeEBF2;番茄;泛素途径

期刊名称: 植物研究

ISSN: 1673-5102

年卷期: 2008 年 28 卷 06 期

页码: 72-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RACE和RT-PCR方法从番茄中克隆了LeEBF1(EIN3binding F-box protein1)和LeEBF2(EIN3binding F-box protein2)的全长cDNA序列,两个基因LeEBF1、LeEBF2全长分别是2866和2891bp,对序列的分析表明,它们的开放阅读框分别是1911和1995bp,编码区编码637和665个氨基酸残基,在氨基端含保守的F-box区域和在羧基端有14个亮氨酸重复单位,通过BLAST软件和DNAMAN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EBF1和EBF2有58.6%相似,同时又与其他物种的EBF蛋白的F-box区域比较有24.4%到73.2%的相近。Northern杂交指出:LeEBF1与LeEBF2在野生型和Nr的幼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成熟叶;当在果实发育期,LeEBF1与LeEBF2在青果期的表达量相比其他时期要弱。初步结果表明,LeEBF1与LeEBF2可能在番茄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类号: Q943.2

  • 相关文献

[1]不同育苗基质对番茄和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彦良,张建国. 2015

[2]大棚番茄、丝瓜、大白菜、芹菜高效栽培模式. 顾正荣,刘水东,顾国华,姜永平. 2010

[3]贵州省关岭县“番茄—黄瓜—无筋棒豆”种植模式对比试验初探. 甘南孝,马艳,李裕荣. 2016

[4]太原地区番茄病毒病危害及其防治对策探析. 牛西午,刘桂芝,李杰林. 1995

[5]天津近郊番茄病毒类型的研究. 郑燕棠,曹为玉,赵万英,朱海英,周良炎,王民. 1990

[6]河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病原分子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于云奇,阮涛,杨水英,周常勇,青玲. 2014

[7]石家庄市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品种筛选试验. 王艳霞,武彦荣,李兰功,马书昌,李翠霞,张辉,魏风友,路贵华. 2017

[8]日光温室番茄需肥特点及其科学施肥技术研究. 姜伟,王勇,曹继龙,崔世茂,王建国,卫向东. 2012

[9]番茄ACO基因的克隆及其RNAi对乙烯释放的抑制(英文). 陈银华,欧阳波,李汉霞,叶志彪. 2007

[10]南通地区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刘水东,姜永平. 2011

[11]营养纸膜覆盖栽培番茄的效应. 高国训,靳力争,郭富常,顾自豪,于燕,陈斌. 2001

[12]早熟番茄新品种津粉207的选育. 郏艳红,吉立柱,杨迎霞. 2015

[13]航天诱变种番茄和辣椒在现代温室中的表现. 裴孝伯,顾晓君,陈春宏,向帮银,郁盛,李世诚. 2004

[14]番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基因RNA干涉及其抗病毒特性研究. 张余洋,漆梅芳,叶志彪,李汉霞. 2008

[15]番茄育种后代MI抗性基因植株的筛选. 王飞,姚明华,巩振辉,李晓东,蔡义勇. 2008

[16]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相关基因ClNLR的功能分析. 李楠,杨玛丽,陈天子,张保龙,赵统敏,杨郁文,刘廷利,余文贵. 2014

[17]郑州地区春保护地鲜食番茄品比试验. 黄文,李自娟,应芳卿,黄晓燕. 2012

[18]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番茄高色素基因hp1和hp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金凤媚,杨迎霞,薛俊,郏艳红,刘仲齐. 2009

[19]分散液相微萃取-液相色谱联用测定番茄中8种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 樊雯娟,郝家勇,罗瑞峰,罗小玲. 2010

[20]天津地区设施中果型番茄春茬比较试验. 李响,王俊杰,朱鑫.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