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中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牛丽影

作者: 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刘春菊;陈艳萍;袁建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游离糖;游离氨基酸;鲜食玉米;采收期;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0 年 002 期

页码: 463-4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甜玉米和糯玉米2种鲜食玉米在重要呈味成分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的差别,以3个不同成熟度的苏玉29普通玉米(C1、C2、C3)为对照,采用液相色谱技术对3个不同成熟度的晶甜5号甜玉米(S1、S2、S3)和京甜紫花糯2号糯玉米(W1、W2、W3)中的3种游离糖和18种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玉米样品中的糖主要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氨基酸以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为主;不同品种及不同发育程度的玉米样品中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些成分含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PCA)提取了3个主成分(PC),分别解释总变异量的49.6%、15.2%和12.1%;在主成分得分图上,3个玉米品种在PC1上的得分按发育程度排列,而PC3将S1、S2、S3与W1、W2、W3分为2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1与甜玉米更为接近,而C2、C3与糯玉米更为相似.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可对S1、S2、S3与W1、W2、W3这2组样品进行识别,由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可知,区分2种鲜食玉米的最重要的2种组分分别为蔗糖和天冬氨酸,说明氨基酸在鲜食玉米类型的区分上也有明显作用.由结果可知,多元统计的方法可更直观、有效地展示不同鲜食玉米滋味成分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鲜食玉米的风味特征提供了方向.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鲜食玉米发育过程中游离糖和氨基酸变化. 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陈计峦,陈艳萍,袁建华. 2020

[2]甜玉米中游离糖及游离氨基酸的HPLC测定. 马玉玲,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陈计峦. 2016

[3]油菜籽微波过程对油中焙烤风味形成的影响. 周琦,张敏,贾潇,黄凤洪. 2018

[4]高温灭菌过程中三种鲜食玉米汁游离糖与氨基酸含量变化的比较. 牛丽影,刘春菊,李大婧,宋江峰,刘春泉. 2019

[5]加工过程中紫薯汁化学成分变化分析. 万玉炜,牛丽影,陈计峦. 2015

[6]不同品系条斑紫菜采收期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特征. 胡传明,陆勤勤,张美如,朱建一,马飞,周伟,沈辉. 2015

[7]不同品系条斑紫菜采收期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特征(英文). 胡传明,陆勤勤,张美如,朱建一. 2015

[8]采收期对鲜食玉米沪紫黑糯1号性状指标的影响. 沈雪芳,王义发,归连发,张建明,楼坚锋,刘康,陆永明,侯根宝,孙大鹏. 2011

[9]不同采收期鲜食玉米氨基酸变化分析. 牛丽影,刘春菊,李大婧,宋江峰,刘春泉. 2019

[10]采收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孙大鹏,王慧,于典司,林金元,任清盛,周强,李炯,张红伟,施标,郑洪建. 2015

[11]糯玉米产量与品质对密度与采收期的响应研究. 张书萍,吴玉群,常程,刘晶,于惠琳,尤丹,胡宝忱,肖万欣. 2022

[12]基于滋味和香气成分结合化学计量法鉴别不同贮藏年份的康砖茶. 乔小燕,操君喜,车劲,陈栋,刘仲华. 2020

[13]近红外光谱技术识别沾化和陕西冬枣产地的研究. 陈璐,谷晓红,王文博,张丙春,范丽霞,赵平娟. 2016

[14]低聚糖和多酚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鉴别油菜蜜产地. 佘僧,李熠,宋洪波,陈兰珍. 2019

[15]气调包装(MAP)对杏鲍菇子实体中游离糖的影响. 刘鹏,邢增涛,邵毅,刘海燕,赵晓燕,赵明文. 2012

[16]柑橘果实发育成熟中果肉游离糖、肌肌醇及钾含量的变化. 肖家欣,彭抒昂,何华平. 2005

[17]遮光对斑叶黄精的生长发育及斑叶出现的影响. 丁仁展,熊丽,崔尚台. 2006

[18]早熟梨新品种-早金酥. 李俊才,刘成,王家珍. 2011

[19]采收期的板栗种子脱水敏感性与衰老的关系(简报). 叶茂宗,雷海清,黄品湖,郭秀珠,陶月良,贾守菊,徐加哉. 2001

[20]早熟梨新品种"早金酥". 李俊才.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