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表达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增强转基因小麦的耐旱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梦芸

作者: 胡梦芸;李辉;庞建周;刘茜;张颖君;孙丽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蔗糖转运蛋白;转基因;干旱胁迫;可溶性糖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08 期

页码: 1473-14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创制过量表达Ta SUT1A的转基因小麦,分析Ta SUT1A在转基因小麦中的遗传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应答反应,选育抗旱的转基因小麦新种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Ta SUT1A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该载体转入小麦品种科农199,通过Bialaphos筛选、转化植株基因组DNA PCR验证获得转基因T0植株;利用RT-PCR检测Ta SUT1A在转基因T3植株中的表达情况,在此基础上,对3个转基因系的T4转基因植株进行抗旱性鉴定和抗旱相关生理指标分析,验证其抗旱能力。【结果】经PCR检测和RT-PCR验证,获得了转Ta SUT1A小麦阳性植株,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20%PEG胁迫处理显著诱导了转基因株系根叶组织中目标基因Ta SUT1A的上调表达。抗旱鉴定和抗性生理分析显示,在20%PEG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株系的萌发率比非转基因对照平均提高了32.8%,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并促进初生根的萌发和生长,初生根长和胚芽鞘长比非转基因对照平均增加了81.72%和170.77%;在20%PEG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植株叶组织中的蔗糖和可溶性糖平均提高了42.95%和36.56%,根中蔗糖和可溶性糖平均提高了58.01%和43.01%,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与未胁迫处理相比,20%PEG胁迫处理后非转基因植株叶中的SOD活性由105.4 U·g-1FW升高到139.1 U·g-1FW,而转基因植株的活性由107.7—115.3 U·g-1FW提高到168.2—211.6 U·g-1FW,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同时,转基因小麦株系的MDA的产生较非转基因对照平均降低了37.47%,显著减少了MDA的产生。【结论】Ta SUT1A在参与植物的逆境应答反应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促进逆境胁迫中小麦的萌发和生长,超量表达Ta SUT1A可显著提高转基因小麦的耐旱能力。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干旱胁迫下木薯茎杆可溶性糖、淀粉及相关酶的代谢规律. 赵超,王海燕,刘美珍,王文泉. 2017

[2]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大豆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研究. 王一璞,纪伟,苏文英,刘晓梅,任立凯,王敏. 2024

[3]前期干旱锻炼对木薯根系内源激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周芳,刘恩世,孙海彦,赵平娟,黎娟华,彭明. 2013

[4]Rd29A启动子驱动AtCDPK1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聂利珍,于肖夏,李国婧,孙杰,姜超,于卓. 2015

[5]转ZjAPX基因拟南芥对NaCl、干旱胁迫的耐性研究. 郭慧娜,孟玉平,郝子琪,李倩,曹秋芬. 2013

[6]干旱胁迫下转PEPC+PPDK基因增强水稻光合机构的保护能力. 欧阳宁,孙学武,谭炎宁,孙志忠,余东,辛世文,段美娟,袁定阳. 2018

[7]玉米C_4光合酶基因导入对拟南芥光合特性及抗旱性的影响. 雷明月,许为钢,李小博,张庆琛,王会伟,张磊,方宇辉,李艳,李春鑫. 2017

[8]不同Wx蛋白缺失类型小麦穗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高德荣,郭文善,程顺和,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 2006

[9]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部分营养成分的积累. 王康君,郭明明,孙中伟,张广旭,陈凤,李强,樊继伟. 2019

[10]甲基二磺隆对小麦药害的早期诊断. 李涛,孟丹丹,杨伟萍,郭水良,范洁群. 2022

[11]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感染根腐叶斑病前后生化特性的研究. 马奇祥,何家泌. 1992

[12]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 余桂红,孙晓波,张旭,周淼平,马鸿翔. 2013

[13]利用卡那霉素“浸种法”准确筛选转基因小麦种子的方法研究. 董福双,高义平,吕孟雨,柴建芳,王海波. 2013

[14]转基因小麦中bar基因检测方法研究. 李太强,高亚男,高居荣,王洪刚,李兴锋. 2015

[15]中国转基因小麦的专利保护状况分析. 任欣欣,宋敏,刘丽军. 2012

[16]脱水应答转录因子CBF1的克隆与转基因小麦的分子检测. 王军卫,张改生,张晓东. 2008

[17]利用SDS-PAGE鉴定转基因小麦HMW-GS的表达类型和后代遗传. 杨凤萍,梁荣奇,陈绪清,韩立新,张晓东. 2005

[18]转TaSCL14基因小麦的遗传稳定性及农艺性状分析. 牛艳路,朱浩,王佩,陈坤梅,李宏伟,陈耀锋. 2018

[19]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高效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导入小麦的研究. 李艳,许为钢,胡琳,张磊,齐学礼,张庆琛,王根松. 2009

[20]玉米C_4型pepc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在小麦的转基因研究. 陈绪清,张晓东,梁荣奇,张立全,杨凤萍,曹鸣庆.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