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糯玉米育种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胜恒

作者: 张胜恒;杨华;雷开荣;蔡治荣;鲜红;易红华;陈荣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糯玉米;杂种优势群;杂优模式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1 年 24 卷 01 期

页码: 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重庆市自育22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血缘关系、配合力及SSR标记分类,结果表明:①S181类群、衡白类群为重庆糯玉米育种主要杂优类群,其中S181类群是具有重庆特色的西南优秀杂优类群,②杂优模式主要为S181类群×衡白类群,其次为S181类群×其它类群。重庆糯玉米育种要在坚持应用、扩大S181、衡白两个杂种优势群遗传差异的同时,并以S181为主发展其它杂优模式,要进一步加大对西南地方种质的改良利用力度,解决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育成突破性新品种。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江苏鲜食糯玉米育种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分析. 沈锦根,胡加如,薛林,印志同. 2007

[2]河南省玉米种质基础、杂优群划分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王振华,张新,王俊忠,温春东. 2002

[3]2008~2014年广西审定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林秀芳,陈勤平,袁维科. 2015

[4]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初步分析. 番兴明,谭静,黄必华,刘峰. 2001

[5]优质蛋白玉米黄粒系产量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分析(英文). 番兴明,谭静,黄必华,刘峰. 2001

[6]番茄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金兰,赵丽萍,王银磊,徐丽萍,周蓉,宋刘霞,崔霞,李仁,赵统敏,余文贵. 2019

[7]吉林省玉米新品种现状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分析. 柳迎春,宿子泉,李耀光,于明彦. 2006

[8]88份糯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章慧敏,宋旭东,周广飞,张振良,冒宇翔,陈国清,陆虎华,石明亮,黄小兰,薛林,郝德荣. 2022

[9]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薛林,印志同,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 2006

[10]贵州省玉米种质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演化.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胡兴,兰琴英. 2015

[11]玉米Tuxpeno种质特点及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利用.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邬成. 2010

[12]高油、高淀粉玉米与不同杂优模式普通玉米油分和淀粉积累对比研究. 罗洋,金明华,苏义臣,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王青蓝. 2005

[13]基于3个甘蓝型春油菜Pol CMS的优良恢复系选育. 赵绪涛,柳海东,李开祥,徐亮,杜德志. 2021

[14]水果甜玉米选育方法探讨. 谭禾平,赵福成,韩海亮,包斐,楼肖成,陈斌,侯俊峰,王桂跃. 2020

[15]基于玉米50K芯片分析鲜食玉米温-热带杂种优势模式及其育种利用. 胡俏强,周玲,潘玖琴,吉善良,黄少华,周安来,孙雪花,郭华,赵涵,戴惠学. 2021

[16]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黄淮海玉米杂优模式分析. 柴文波,李淑芬,李洪涛,许瀚元,祝庆,王军. 2022

[17]牡丹江地区玉米的亲本优势类群及杂优模式. 白艳凤. 2009

[18]Mo17及其衍生系种质在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王巍. 2007

[19]10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效应和杂优组合模式评价. 阳康春,蒙月群,刘大海,阳俭,周颀. 2011

[20]河北省夏玉米杂优模式的研究. 张动敏,宋炜,王宝强.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