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BM10菌株的诱变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彭燕

作者: 彭燕;李戈;陈秀贤;商瑞;曾会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链霉菌;诱变;紫外;微波;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氯化锂

期刊名称: 广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8161

年卷期: 2007 年 38 卷 05 期

页码: 504-507

摘要: 链霉菌BM10菌株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海南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生防菌,其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UV)、微波(MW)、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和氯化锂(LiCl)诱变处理,采用平板对峙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均能筛选到拮抗活性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尤以亚硝基胍诱变效果最好,其次是紫外线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氯化锂诱变和微波诱变。经传代实验,高效突变株N1-45-9对香蕉枯萎镰刀菌的拮抗效果比原始菌株提高69.4%,且遗传稳定性良好。

分类号: S476

  • 相关文献

[1]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的诱变选育. 王瑞霞,刘红彦,刘玉霞,王泽云,李洪连. 2005

[2]武夷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张克诚,石义萍,谭万忠. 2007

[3]植酸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王志红,董晓芳,佟建明,张国庆,张琪,许尚忠. 2010

[4]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B-916的选育. 陈志谊,刘荣,刘永锋. 2003

[5]纳米二氧化钛改性LDPE薄膜中纳米钛粒子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研究. 黄皓,李莉,秦雨,罗自生,陈杭君,茹巧美. 2018

[6]贵州苦荞饭中黄曲霉毒素B_1物理降解技术对比. 刘辉,卢扬,唐建波,刘嘉,胡永平,赵英彩,刘军林,李俊. 2020

[7]紫外及微波处理对鲜切石榴籽粒保鲜品质的影响. 杨雪梅,冯立娟,尹燕雷,武冲,王菲. 2016

[8]不同物理处理方式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唐坚,乔勇进,王凯晨,陆敏,马丽. 2015

[9]香蕉炭疽病拮抗菌C71菌株的诱变选育. 李敏,胡美姣,高兆银,叶秀明,杨凤珍. 2008

[10]链霉菌诱变育种方法综述. 陈立梅,汪旭,李启云,杨石嶂,杨信东. 2006

[11]等离子体处理选育之江菌素产生菌. 施跃峰,桑金隆,竺莉红,吴文娟,姚杭丽,夏湛恩,黄文彩. 2002

[12]神农霉素Ⅱ号组分生产菌株的选育. 裴朝玉,张彩文,贺玉平,万中义,林开春. 2007

[13]一种改良的质粒DNA小量提取法. 韩志勇,沈革志,潘建伟. 2000

[14]原生质体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高产乙醇酵母菌株. 王青艳,秦艳,王成华,廖思明,朱婧,黄日波. 2011

[15]复合诱变野生酵母ZZ-46选育高产油脂菌株. 周秋利,顾喆,龙凌凤,郭书贤,刘汝宽,孙海彦,孙付保. 2020

[16]利用亚硝基胍诱变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疯草内生真菌产SW生物合成通路. 郝宝成,宋向东,高艳,王学红,刘宇,陈柯源,梁妍,胡毓瑶,邢小勇,温峰琴,胡永浩,梁剑平. 2019

[17]高粱体细胞克隆变异化学诱导方法研究. 王良群,刘勇,武秀兰,侯丽萍,郝艳芳. 2010

[18]化学诱变筛选木薯抗寒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陆柳英,朱文丽,莫饶,李开绵,陈志林. 2007

[19]高粱种子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的研究. 刘勇,王良群,郝艳芳,张微,杨伟,白鸿雁,张晓娟. 2014

[20]韶关霉素产生菌的选育与发酵. 魏春妹,张春明,薛伟龙,唐永兰,陶树玉,金美华,董友娣. 198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