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品质对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仝佳音

作者: 仝佳音;张艳梅;杨方慧;夏丽飞;申时全;郝连奇;李金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晒红茶;品种;内含成分;加工工艺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3 年 51 卷 001 期

页码: 158-161,174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加工成晒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品质特点,优选出最适制晒红茶的品种.[方法]选用10个不同品种的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同的加工方法,制成晒红茶并对其内含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现为群体种>清水3号>73-11>云茶普蕊>73-8>云抗37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常规生化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为清水3号、云茶普蕊和云抗37号.茶色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云茶普蕊、长叶白毫和云抗43号.[结论]云茶普蕊、清水3号和云抗37号表现出较好的晒红茶适制性.

分类号: TS272

  • 相关文献

[1]云抗10号加工普洱茶工艺优化. 杨方慧,仝佳音,张艳梅,孙云南,汤海昆,夏丽飞. 2022

[2]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的香气成分. 汤海昆,杨方慧,张艳梅,夏丽飞,孙云南,邓国,张俊,仝佳音. 2023

[3]龙岩咸酥花生加工工艺与专用型品种标准的商榷. 唐兆秀,石小琼,徐日荣,蓝新隆. 2011

[4]糯玉米速冻汤圆专用粉加工工艺研究. 祝美云,庞凌云,王安键,侯传伟,李改. 2008

[5]不同品种黄桃软罐头加工工艺的研究. 赵海山,曹彦清. 2013

[6]加工工艺对白茶、乌龙茶、红茶生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王丽,叶乃兴,郑德勇,杨江帆,邬龄盛. 2016

[7]有机白茶和常规白茶品质差异分析. 林燕萍,张见明,陈泉宾,黄毅彪,陈荣冰. 2020

[8]湿法超微粉碎程度对白蕉鲈鱼鱼骨架浆理化性质 及内含成分的影响. 陈雄,余以刚,张友胜,曾萍,张晓元. 2020

[9]德昂族酸茶研究进展. 梁名志,杨天铭,卢凤美,杨世达,张艺,何声灿. 2021

[10]两种叶面肥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康彦凯,黄静,罗意,段继华,黄飞毅,雷雨,陈宇宏,李赛君. 2019

[11]茶与健康专题(二)茶叶内含成分及其保健功效. 陈宗懋. 2009

[12]基于代谢组学的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高健健,陈丹,彭佳堃,吴文亮,蔡良绥,蔡亚威,田军,万云龙,孙威江,黄艳,王哲,林智,戴伟东. 2022

[13]绿茶超微粉碎后和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研究. 高飞虎,袁林颖,李中林,张玲,邓敏. 2010

[14]不同有机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黄静,周长虹,何安乐,黎娜,刘文武,周浩,包小村. 2018

[15]不同水分工夫红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及感官品质变化研究. 杨娟,李中林,钟应富,罗红玉,邬秀宏,袁林颖. 2018

[16]LED光质萎凋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袁林颖,杨娟,钟应富,张莹,罗红玉,邬秀宏. 2016

[17]红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及感官品质变化的研究. 杨娟,钟应富,罗红玉,邬秀宏,张莹,袁林颖. 2017

[18]太平猴魁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雷攀登,黄建琴,吴琼,周汉琛,丁勇. 2016

[19]“永川秀芽”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分关系的研究. 袁林颖,周正科,李中林,钟应富,邓敏,邬秀宏,张莹. 2010

[20]云南双江4个山头晒青茶品质比较分析. 王欣雨,吴婷,鲁倩,周红杰,马玉青,李亚莉,杨莹燕.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