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多病虫害协同防控技术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闫晗
作者: 闫晗;李志强;褚晋;徐晗;缪建锟;杨皓;董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多病虫害;协同防控
期刊名称: 北方水稻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3-16,20
摘要: 为了将水稻防治适期窗口叠加或相近的病虫害进行整合,集成水稻多病虫害协同防控技术,以减少施药次数、施药量和防治成本的目的,选择常规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化学药剂,开展多药剂兼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浸种期可协同防控水稻干尖线虫、青立枯病和恶苗病,移栽前苗期可协同防控1代二化螟、稻水象甲和稻潜叶蝇,孕穗末期可协同防控稻瘟病、稻曲病和2代二化螟,齐穗期可协同防控稻瘟病、稻曲病和稻飞虱。该技术的研究,有效地降低了施药频次与施药量,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及时和有效性,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分类号: S435.11
- 相关文献
[1]江苏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协同防控技术. 陈香华,蒋守华,熊战之,李茹,付佑胜,周长勇,汪立新,段亚冰,周明国,赵桂东. 2017
[2]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3]氮素穗肥与优质水稻栽培. 甘雨. 2014
[4]生物炭对水稻齐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陈盈,张满利,刘宪平,代贵金,侯守贵. 2016
[5]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张强,姚国新,胡广隆,汤波,陈超,李自超. 2011
[6]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刘仕翔,黄益宗,罗泽娇,黄永春,保琼莉,王培培,袁彪,李文华. 2016
[7]水稻OsGPDH1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余霞,余舜武,李天菲,张余,陈守俊,陈晨,李佳,胡颂平. 2017
[8]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赵跃坤. 2013
[9]水稻叶片形态因子及其在F_1代的遗传. 吕川根,宗寿余,邹江石,姚克敏. 2005
[10]病原菌诱导转录的水稻Rim2家族转座酶编码亚组的结构与分布. 田平芳,王国栋,吴刚,李群,罗利军,李德葆,何祖华. 2003
[11]紫金糯的温光特性研究. 李林,沙国栋. 1988
[12]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郑德兴,顾根宝,王海洋. 1997
[13]一种同时适用于水稻种子叶片的简单快速DNA提取方法. 闫双勇,苏京平,王胜军,孙林静,马忠友,王春敏,李素敏,刘敏,刘学军. 2011
[14]“易丰收”液体复合肥在水稻上应用研究. 于广星,侯守贵,陈盈,代贵金,李海波,赵琦,付亮,马亮. 2012
[15]太湖地区水稻产量、根圈土壤矿质态氮及氮素径流损失对氮肥的响应. 乔俊,汤芳,朱励军,颜廷梅,赵冬,王如海,杨林章. 2015
[16]稻米蒸者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张小明,王仪春. 2002
[17]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王秋菊,常本超,孙兵,高盼,刘峰,高中超. 2015
[18]水稻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 李敏,张洪程,杨雄,葛梦婕,马群,魏海燕,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曹利强,吴浩. 2012
[19]杂交水稻新品种贵丰优785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段正凤,吴宗桃,李福星,甘雨. 2017
[20]光氧化条件下两个水稻品种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酶活性的变化. 焦德茂,季本华. 199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纳米抗体的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
作者:李志强;黄雅涓;张文;张奇;李培武;唐晓倩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可再生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玉米
-
基于昆虫行为学的灰飞虱防治策略研究
作者:邵凌云;于凤泉;李志强
关键词:昆虫行为学;灰飞虱;防治策略
-
新疆农业源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变化趋势预测
作者:于爽;赵直;徐晗;李健;张雪艳;马欣
关键词:农业源非CO2温室气体;驱动因素;情景预测;LMDI模型
-
北方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效益分析初报
作者:马亮;李志强;韩雷;董立强;杨铁鑫;赵旭;吴朝晖;马晓慧;孙富余
关键词:稻渔综合种养;产投比;综合效益
-
利用UPLC-MS/MS快速测定大米中8种农药残留
作者:张可君;杨皓;张媛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大米;农药残留;定量限;检出限
-
辽宁省稻水象甲若干生物学特性变异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于凤泉;邵凌云;李志强;赵旭;田春晖
关键词: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变异;种群衰退
-
水稻及茭白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耐寒性比较
作者:杨眉;孙富余;邵凌云;李志强;刘欣宇;于凤泉
关键词:水稻;茭白;二化螟;幼虫;耐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