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学技术揭示葡萄叶片响应灰葡萄孢菌侵染的抗性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方献平

作者: 方献平;和雅妮;奚晓军;查倩;张丽勍;蒋爱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葡萄;灰葡萄孢菌;蛋白质组学;代谢组;水杨酸

期刊名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ISSN: 1008-9209

年卷期: 2019 年 45 卷 003 期

页码: 306-3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葡萄灰霉病高抗品种'申丰'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和非靶向定量代谢组学技术,比较了叶片在灰葡萄孢菌侵染胁迫3d后体内蛋白质和代谢物的差异变化水平.试验结果表明,葡萄叶片中有1374个蛋白质和33种小分子代谢物在病菌侵染后发生了1.5倍以上的差异表达(P<0.05).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灰葡萄孢菌侵染对叶绿体蛋白表达影响最大,且主要集中在植病互作、植物激素与生物碱合成3条信号路径上.基于多组学数据的联合分析进一步表明,水杨酸合成与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分支酸、水杨酸、异分支酸丙酮酸裂解酶pchB、转录因子TGA和病程相关蛋白PR-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水杨酸介导的抗病信号通路的全面激活是葡萄叶片抵御灰葡萄孢菌侵染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发现为后续深入揭示葡萄灰霉病菌互作分子机制及葡萄抗病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

分类号: S663.1

  • 相关文献

[1]大豆疫霉菌、水杨酸和创伤诱导的拟南芥蛋白质谱的比较研究. 孙果忠,朱振东,武小菲,崔友林,王晓鸣. 2008

[2]武夷菌素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作用及机理. 李博雅,鲁姸璇,谢家贝,施李鸣,张克诚,葛蓓孛,冉隆贤. 2023

[3]葡萄灰霉病抗性快速鉴定技术与应用. 方献平,查倩,奚晓军,和雅妮,蒋爱丽. 2019

[4]弥勒市葡萄灰霉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普继雄,周宗山,王娜,冀志蕊,张俊祥. 2021

[5]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多样性分析. 王泽琼,刘勇,王榕馨,姜婷,龚林忠,孙中海,吕亮. 2022

[6]转色期葡萄果肉代谢组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张坤,王玉安,郝燕. 2020

[7]外源水杨酸和茉莉酸诱导巨峰葡萄抗根瘤蚜. 杜远鹏,季兴龙,蒋恩顺,崔丽静,翟衡. 2014

[8]水杨酸和壳聚糖处理对'白罗莎里奥'葡萄留树保鲜效果的影响. 王壮伟,润云龙,王博,丁华鹏,吴伟民,王西成,钱亚明. 2021

[9]水杨酸对葡萄抗逆性调控的研究进展. 赵艳侠,亓桂梅,王咏梅. 2017

[10]蛋白质组学在葡萄发育及非生物胁迫中的研究进展. 方芳,王凤忠. 2017

[11]蓝莓灰霉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戴启东,李广旭. 2011

[12]款冬花根腐病的发病情况与病原鉴定. 张爱香,马海莲,李雪萍,仝在利,李世东,王晓涛. 2011

[13]葡萄灰霉病菌Flipper转座子扩增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常佳迎,寇宏达,乔丹娜,张艳杰,赤国彤,李亚宁,李兴红,刘大群. 2013

[14]内生细菌TY-6对樱桃采后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和定殖特性研究. 张立新,张晓宇,高振峰,张新宪. 2020

[15]利用RNAi分析松材线虫ncr基因功能. 王殿东,陈国华,潘丽梅. 2018

[16]灰葡萄孢菌与蓝莓果实表皮互作的超微结构. 戴启东,李广旭,杨华,张广仁. 2021

[17]蓝莓采后病害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 吴文能,雷霁卿,李江阔,杨灿,王瑞. 2019

[18]两亲性壳聚糖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对灰葡萄孢菌的抗菌性能研究. 何祖宇,李普旺,杨子明,王超,刘运浩,姚金胜,宋书会,周闯. 2020

[19]蔬菜灰霉病菌对速克灵抗药性变异研究. 徐作,李林,于建垒,赵德友,齐军山. 1999

[20]致病杆菌CB43菌株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杨秀芬,邱德文,戴良英,杨怀文,刘峥,袁京京.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