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中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与其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陆佳岚

作者: 陆佳岚;王净;马成;陶明煊;赵春芳;张亚东;李霞;方先文;张俊;陈长青;张巫军;夏加发;江学海;柳开楼;乔中英;张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长江流域;产量;品质;温度;光照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0 年 36 卷 006 期

页码: 1361-13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特点,利用长江流域中稻区多样的气候条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长江流域中稻区9个省(市)设立10个和11个试验点,选择各地区代表性品种8~9个,共18个品种,进行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最适播种期为基准,前后共分3期播种,分析供试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并记录同期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点2年3期分期播种水稻品种的光温特征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以及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产量高低顺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精米率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为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直链淀粉含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胶稠度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糊化温度区域间差别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齐穗后光、温分别与产量和品质均显著相关(P<0.05),在长江流域中稻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参照长江流域中部"双减"(齐穗后20 d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1℃,日照时数不超过160 h)、长江流域东部"一减(温)一增(光)"(齐穗后平均温度不超过29℃,日照时数不少于90 h)以及长江流域西部"双增"(平均温度不低于20℃,日照时数不少于110 h)等温光原则,均可以种植出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稻米.

分类号: S162.5+3%S511.033

  • 相关文献

[1]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彭菊,张上都,伍祥,张大双,周乐良,陈文强,石邦志. 2016

[2]国家区试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演变. 赵朝森,赵现伟,杨中路,何艳琴,王瑞珍,郭兵福. 2019

[3]‘岳阳红’苹果改良主干形光照分布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 张秀美,刘志,王宏,于年文,里程辉. 2014

[4]不同修剪方式对杨梅树冠、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颜丽菊,戚行江,蒋芯,王宝党. 2018

[5]不同砧木对柿树纺锤形冠层光照分布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艾呈祥,王洁,余贤美,安淼. 2016

[6]桃树不同树形的光照分布与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关系. 高梅秀,刘沛镇,任建新. 1992

[7]间伐和树体改造对柑橘密闭园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吴黎明,蒋迎春,王志静,仝铸,何利刚,许淼,孙中海,李春玲,黄先彪. 2014

[8]不同温度对水稻灌浆期籽粒淀粉关键酶活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解忠. 2014

[9]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盛婧,陶红娟,陈留根. 2007

[10]南通地区冬季设施茄果类蔬菜环境调控技术. 李小红,刘水东. 2014

[11]温度和光照对富贵籽果实着色的影响. 黄冬华,刘家胜,徐雷,余发新,陶秀花,宋小民,王华伶. 2014

[12]苏南观赏荷花设施栽培周年开花技术研究. 姜红卫,李欣,江君,李静会,罗红雨,胡艺春. 2013

[13]苗期温光因子对烟草现蕾时间及激素的影响. 周明辉,黄丽君,周清明. 2010

[14]郁金香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孙明伟,赵统利,邵小斌,朱朋波,刘兴满,汤雪燕,陈翠竹. 2014

[15]不同棚架结构对江西设施葡萄种植的影响. 周坚,药林桃,梁卫,李国权,林爱红. 2016

[16]人工培育条件对蚕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顾寅钰,施新琴,李化秀,乔鹏,郭光. 2017

[17]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邓春海. 2013

[18]葡萄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标准和调控技术. 王海波,马宝军,王宝亮,程媛媛,刘凤之. 2009

[19]不同播种期花椰菜生长发育特性. 刘奎彬,方文惠,张宝珍,李素文,孙德岭,赵前程. 2002

[20]长芒草种子适宜萌发条件. 周芝琴,李廷山,武艳培,胡小文.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