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对超高产小麦品种(系)光能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萌

作者: 李萌;隋娜;王鹏;赵世杰;孟庆伟;田纪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光能利用;籽粒产量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9 年 29 卷 02 期

页码: 101-1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超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对产量的影响,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和对照品种鲁麦14为材料,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其在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与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麦品种(系)在生育后期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而且各品种下层的叶面积指数、群体的透光率和光能利用率明显高于鲁麦14;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品种的产量分别比鲁麦14提高8.6%、17.0%、16.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超高产小麦具有较合理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保持群体中下部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 隋娜,李萌,韩伟,赵世杰,田纪春. 2009

[2]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生育后期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李萌,隋娜,贾曦,赵世杰,孟庆伟,田纪春. 2009

[3]四川盆地9000kg hm~(-2)产量潜力小麦品种的花后冠层结构、生理及同化物分配特性. 李朝苏,汤永禄,李俊,马孝玲,李式昭,黄明波. 2017

[4]优化栽培措施对春玉米密植群体冠层结构及 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朴琳,李波,陈喜昌,丁在松,张宇,赵明,李从锋. 2020

[5]玉米种植密度与光能利用相关性的研究. 师臣,谭福忠,韩永武,徐磊,郑巍,杨柳. 2019

[6]棉麦套作模式下棉行光热资源分布变化及光能利用的研究. 刘祎,王燕,张谦,冯国艺,张曦,钱玉源,祁虹. 2020

[7]强筋小麦群体结构、光能利用及籽粒产量对种植密度与追氮模式的响应. 郭丹丹,刘哲文,常旭虹,王艳杰,杨玉双,王玉娇,王德梅,赵广才. 2024

[8]间作对高粱光合特征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刘思彤,张东娟,许锦,裴大顺,王佳旭,韩博,董建新,李亚军,滕达. 2023

[9]反光薄膜对提离苹果品质的效应. 唐梁楠,杨秀瑗,李雅琴,李占元,滕满,刘兰林,王怀振. 1982

[10]棉-粮-油菜宽带轮作提升作物产量和光能利用率. 董明,张谦,王燕,王树林,冯国艺,梁青龙,祁虹**,赵贵元. 2024

[11]作物株型育种研究与进展. 高士杰,李树强,刁玉先,金晓飞. 1997

[12]水稻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孙玉友. 2001

[13]秋发油菜的生产力及光能利用的初步研究. 赵合句,李光明,李培武,胡远钧. 1990

[14]桃园林下5种生草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及应用研究. 钱振官,沈国辉,郭水良,李涛,杜丽娟,温广月,柴晓玲. 2012

[15]玉米/辣椒间作群体对光能利用的研究. 王俊强,腾云飞,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 2010

[16]整形方式对黄冠梨幼树生长及光能利用的影响. 徐金涛,赵会英,李永红,张海娥,刘金利,高丽娟,乐文全,韩继成. 2015

[17]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花后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赵海波,林琪,刘义国,姜雯,刘建军,翟延举. 2009

[18]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王志芬,吴科,宋良增,王守瑰,范仲学,张凤云,朱连先,张福锁. 2001

[19]水盐胁迫对超高产小麦幼苗生长及根系导水率的影响. 付媛媛,司转运,王兴鹏,高阳,李倩,丁小会,杨娜,赵书珍,万素梅. 2023

[20]氮磷配施对济麦22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赵海波,林琪,孙旭生,姜雯,刘建军,翟延举.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