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黑大豆种质资源种皮花色苷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芳轩

作者: 张名位;张瑞芬;刘章雄;魏振承;邱丽娟;杨春英;张雁;唐小俊;邓媛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黑大豆;种皮花色苷;高效液相色谱;ORAC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0 年 43 卷 24 期

页码: 5088-50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黑大豆种质资源种皮中花色苷的组成、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酸性甲醇浸提60个黑大豆种质种皮中的花色苷,通过与标准品对照,用HPLC法分析其种皮花色苷的组成及含量,同时用pH示差法测定各种质的总花色苷含量,采用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法测定各种质种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60个黑大豆种质中共检测到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和锦葵素-3-葡萄糖苷6种花色苷组分。其中有44个品种中检测到上述全部6种花色苷组分,而其余16个品种只含有其中的4-5种。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是所有受试黑大豆种质中含量最高的花色苷组分。不同黑大豆种质间各单体花色苷和总花色苷含量及其ORAC值抗氧化能力差异均较大,其中总花色苷含量的变幅为98.8—2132.5mg/100g,ORAC值的变幅为212.5—1834.6μmolTE/g,且各种质总花色苷含量与其ORAC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2,P<0.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60个黑大豆种质聚成营养和花色苷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的三大类群。【结论】不同黑大豆种质种皮花色苷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各花色苷单体及总花色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花色苷是黑大豆种皮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LED光照处理对鲜切生菜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时月,张慧君,袁伟杰,丁真真,马越,王宇滨,赵晓燕,张超. 2019

[2]皇冠果抗氧化活性研究. SONG Li-xia,宋立霞,王向社,吴紫云,李明芳,刘兴地,郑学勤. 2009

[3]硒肥对黑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卫玲,肖俊红,刘博,段学艳,杨海峰. 2019

[4]叶面喷施硒肥对黑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卫玲,肖俊红,刘博,段学艳,杨海峰. 2020

[5]黑大豆的营养及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张瑞芬,池建伟,丘银清,魏振承,张雁,唐小俊. 2006

[6]三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提取物体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比较. 李莉蓉,张名位,刘邻渭. 2006

[7]三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稳定性比较. 李莉蓉,张名位,刘邻渭,魏振承,张瑞芬. 2007

[8]特用大豆品种选育新进展. 林红,齐宁,来永才,姚振纯,杨雪峰,刘广阳. 2008

[9]专用特用大豆品种选育进展. 刘淼,毕影东,来永才,邸树峰,李炜,樊超,刘建新,梁文卫,杨光. 2023

[10]3种黑色作物种皮花色苷稳定性比较. 李莉蓉,张名位,刘邻渭,池建伟,魏振承,张瑞芬. 2007

[11]黑大豆(青子叶)优异资源鉴定与筛选. 魏淑红,张亚芝,孟宪欣,李秀兰. 2004

[12]黑大豆营养膳的营养评价及缓解疲劳作用的研究. 邓媛元,魏振承,张名位,张瑞芬,张雁,唐小俊,马永轩. 2013

[13]黑大豆皮的抗氧化性及其活性物质的提取研究. 黄昉,徐志宏,李汴生,张名位,池建伟. 2003

[14]浙江省黑大豆种质资源主要性状分析. 郁晓敏,牛二利,金杭霞,傅旭军,杨清华,袁凤杰. 2023

[15]不同产地野生钩藤与家种钩藤的农艺性状与成分含量研究. 罗鸣,宋智琴,杨平飞,杨再刚,吴明开. 2016

[16]24%己唑·嘧菌酯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赵来成,陈源,王莉莉,姚克兵,束兆林,吉沐祥. 2014

[17]阿维菌素荧光衍生反应影响因子的研究. 谢显传,张少华,王冬生,皇甫伟国,杨挺,何新华. 2006

[18]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生物样品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张梅凤. 2006

[19]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壤中土霉素残留. 朱健,韦时宏,范菲菲. 2013

[20]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分析五种蘑菇中的维生素C和没食子酸含量. 赵凤,杨明举,周洲,李小义,孔杰.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