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豆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研究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莹
作者: 李莹;卫保国;王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雄性不育系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1988 年 3 卷 01 期
页码: 35-38
摘要: 本文报道了从三个不同途径发现的3个大豆雄性不育系,并做了初步的利用研究.其实际应用主要受其雌性可育性程度和天然传粉媒介物两个因素的影响.半显性不育系的发现为大豆雄性不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大豆不育系的恢复系筛选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李杰坤,张磊,孙文勤,黄志平,张丽亚,胡晨,胡国玉,周斌. 2010
[2]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_(945)A、W_(948)A的选育. 张磊,戴瓯和,张丽亚. 1999
[3]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具恢复基因的品种地理分布. 黄志平,张磊,戴欧和,李杰坤,胡晨,张丽亚. 2007
[4]大豆M型雄性不育系测交品种花期特性及调节模式研究. 黄志平,戴瓯和,张磊,李杰坤. 2000
[5]小麦Q型、AL型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力的比较研究. 田笑明,吴玉珍,穆培源,韩新年,张吉贞. 1998
[6]甜菜新品种中甜—吉甜单粒3号的选育. 拱云生,张永峰,王世发,刘淑莲,王凤,王清发. 2004
[7]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张明生,陈晓静. 2000
[8]萝卜新品种浙萝1号的选育. 韦顺恋,宋敏霞. 1993
[9]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缺绿及恢复的研究初报. 邵明波,白俊霞. 2000
[10]人工诱导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吕秋实,张辉,斯钦巴特尔,贾霄云,高凤云. 2011
[11]萝卜抽薹机制及耐抽薹种质资源选育的研究进展. 张万萍,李晓慧,马超,裴芸,邓代信. 2017
[12]4个新育成籼型雄性不育系的生育特性与柱头活力观察. 董练飞,杨东,张水金,涂诗航,黄俊明,董瑞霞,游晴如,王志赋,黄庭旭. 2011
[13]辣椒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报. 袁远国,胡明文,李英,杨新城,罗孝明. 2008
[14]3个甜菜测交组合试验结果分析. 卞桂杰,张景楼,郑毅,黄淑兰. 2007
[15]单粒型甜菜新品种“中甜─吉甜单一”的选育. 韩克飞,周玉文,拱云生,李贵清,庞风仙,朱国民. 1994
[16]谷子雄性不育系利用及存在问题. 李志华,景小兰,穆婷婷. 2016
[17]多倍体组合吉2000-4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卞桂杰,黄淑兰,张景楼,郑毅,王凤. 2007
[18]A_1,A_2型高粱雄性不育性核质互作遗传方式研究. 孟春刚,张福耀,韦耀明,牛天堂. 2005
[19]红菜薹主要矿质元素的配合力分析. 张艳,徐跃进,谭远宝,李亭亭,鲁凡,万正杰. 2012
[20]甜菜雄不育多倍体杂交新品种吉甜302的选育. 孙晖,吴淑艳,项国福,韩克飞,风桐,郭世享.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海参多糖的结构、健康功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新玉;米锐;王馥仪;李海漫;李莹;陈碧漪;赵前程
关键词:海参多糖;分类及结构;健康功效;抗凝血作用;免疫调节;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
-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绿豆皮多酚的工艺优化及体外降血糖活性分析
作者:王紫印;许璐靖;马恺扬;陆怡霏;李莹;伏静轩
关键词:绿豆皮;多酚;纯化;组分分析;体外降血糖
-
多黏类芽孢杆菌抗真菌活性及其纳米硒化应用
作者:袁莲莲;刘天波;李晓东;邓征宇;滕凯;申莉莉;焦裕冰;王英文;杨金广;李莹
关键词:多黏类芽孢杆菌;烟草病害;真菌;病害防治;纳米硒;促生
-
药用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陈虞超;施文韬;李莹;郭生虎;袁媛;杨建国
关键词:药用植物;全基因组测序;泛基因组;种质资源鉴定;分子辅助育种
-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中接合型耐药质粒污染及耐药基因赋存特征
作者:李莹;申磊;高浩泽;郭雅杰;王旭明;赵国柱;仇天雷
关键词:畜禽养殖;接合型质粒;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表型;复制子
-
响应面法优化鲜切牛蒡射频钝酶工艺研究
作者:朱永全;胡昕迪;滕聪;许璐靖;刘金阁;王紫印;张见;李莹
关键词:射频;多酚氧化酶;鲜切牛蒡;酶促褐变
-
基于转录组探究外源水杨酸对条锈菌侵染小麦幼苗的缓解效应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作者:齐学礼;李莹;李春盈;韩留鹏;赵明忠;张建周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水杨酸;氨基酸;转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