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家养动物环境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天留

作者: 张天留;高雪;徐凌洋;陈燕;张路培;朱波;高会江;李俊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原适应性;组织器官;血液生理指标;分子机制

期刊名称: 畜牧兽医学报

ISSN: 0366-6964

年卷期: 2020 年 51 卷 007 期

页码: 1475-14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青藏高原环境主要体现为低氧低压、寒冷干燥、紫外线强、食物匮乏等,而高原家养动物经历了长期的选择和培育后能够生活在此环境下,其机体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适应性特征.由于高原畜禽机体适应进化体系的复杂性,全面系统的适应性分子机制解析尚未完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高原家养动物基因组组装和功能注释完成,然后逐步开展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组学层面的工作,挖掘到一系列高原动物环境适应性关键候选基因,为解析高原家养动物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本文以世居在青藏高原的藏鸡(Gallus gallus)、藏猪(Sus scrofa)、牦牛(Bos grunniens)、藏山羊(Capra hircus)、藏绵羊(Ovis aries)、藏马(Equus caballus)和藏獒(Canis lupus f amiliaris)等高原土著畜禽资源作为分类单元,分别从组织器官的解剖学结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遗传机制解析3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高原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下一步培育高原高寒低氧地区新品种奠定基础.

分类号: Q951.3

  • 相关文献

[1]阿里野血牦牛与家养牦牛血液代谢组比较分析. 洛桑顿珠,俄广鑫,张强,平措占堆,王洪壮,次旦央吉,巴桑旺堆. 2024

[2]裂腹鱼类系统进化及高原适应性研究进展. 马宝珊,魏开金,赵天一,裴福成,霍斌. 2023

[3]牦牛肺脏高原适应性的结构研究. 陈秋生,冯霞,姜生成. 2006

[4]藏羊和牦牛的生理特征及高原适应性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德吉,孙珂欣,罗琪,阿旺措吉,王小龙,吴玉江. 2022

[5]基于线粒体ATP6及Cytb基因多态性研究藏山羊高原适应性. 邓娟,张红平,余佳林,宋天增,李利. 2020

[6]鸡胚胎及其部分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研究. 李碧春,赵东伟,王克华,陈国宏. 2001

[7]柞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组织器官及发育时期特异性. 冀万杰,仝振祥,王凤成. 2009

[8]野生盘羊·家羊及其杂交F_1代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乌兰,郑文新,高维明,阿布力孜·阿布力米提,宫平,吕雪峰,魏佩玲,丁新民,朱玉玲. 2015

[9]鸭胚胎及其组织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朱文奇,宋卫涛,章玲玲,宋迟,胡艳,李慧芳. 2012

[10]发酵金针菇菌糠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刘启燕,王宇,张轶凤,李晗,齐智利,孙波. 2019

[11]精料补饲水平对藏羊屠宰性能和器官发育的影响. 王彩莲,吴建平,刘立山,郎侠,宋淑珍,王斐. 2021

[12]西北寒旱地区舍饲湖羊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莫负涛,李发弟,王维民,喇永富,张小雪,刘婷,唐德富,乐祥鹏,李飞,李冲,李万宏,肖金玉,谭建华,武得虎. 2017

[13]温肾益精散对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章志伟,宋越,杨英. 2017

[14]不同树龄枸杞盛果期各组织器官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张丽,刘晓彤,罗健航,赵营,张学军. 2020

[15]海产鱼类中重金属的分布. 杨美兰. 1990

[16]不同日龄雏鸡组织器官IgY的分布及含量比较. 巨晓军,马尹鹏,杨海明,王志跃. 2018

[17]养殖中华鲟的产后康复. 张晓雁,杜浩,危起伟,张艳珍,王彦鹏,蔡经江,刘志刚,乔新美,熊伟. 2015

[18]解偶联蛋白1、2和3基因在中国西门塔尔牛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胴体品质关系分析. 孙国权,高树新,吴慧光,李俊雅,丽春,王景山,王玉泉,王国富. 2014

[19]断奶日龄对仔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宏福,杨琳,秦加华,卢庆萍,张莉,方路. 2002

[20]不同叶面硒肥对水稻各组织器官硒含量的影响. 王翰霖,刘晓彤,白建忠,王双喜,丁永峰,马晓霞,吴涛,张学军,陈泽,张珞.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