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增殖放流苗种生长情况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虹霞

作者: 罗虹霞;陈丕茂;袁华荣;秦传新;王莲莲;周艳波;冯雪;聂永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海胆;增殖放流;苗种;生长;大亚湾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15 年 36 卷 03 期

页码: 14-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分类号: S932

  • 相关文献

[1]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大亚湾紫海胆食性分析. 莫宝霖,秦传新,陈丕茂,黎小国,冯雪,佟飞,袁华荣. 2017

[2]南方紫海胆增殖放流对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 聂永康,陈丕茂,周艳波,冯雪,袁华荣,梁宗杰,王文杰,莫宝霖. 2016

[3]南方紫海胆增殖放流对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英文). 聂永康,周治刚,李勇,陈丕茂,黄泽强,洪洁漳,谢学东,李辉权. 2016

[4]基于Ecopath模型的大亚湾黑鲷生态容量评估. 黄梦仪,徐姗楠,刘永,肖雅元,王腾,李纯厚. 2019

[5]大亚湾鱼类群落嵌套分布格局. 王腾,孙涛,肖雅元,刘永,李纯厚,陈得仿,李鸿. 2019

[6]绿鳍马面鲀大规格苗种网箱培育试验. 刘琨,刘刚,黄亮,陈四清,边力,王伟,葛建龙. 2019

[7]方斑东风螺苗种中间培育试验. 吴进锋,张汉华,梁超愉,陈利雄,陈健光. 2004

[8]西施舌苗种的中间培育. 吴进锋,张汉华,梁超愉,陈健光,陈素文. 2004

[9]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及回捕率调查. 刘岩,杨长平,单斌斌,孙典荣,刘胜男,李腾,刘蔓婷,谢啟健. 2019

[10]莱州湾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策略研究. 张波,金显仕,吴强,谢周全. 2015

[11]光照强度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陈吉圣,席世改,秦传新,郭禹,潘莞倪,邵广彧. 2021

[12]温度和体重对南海野生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呼吸代谢的影响. 冯雪,陈丕茂,秦传新,周艳波,袁华荣,李娜,乔培培. 2012

[13]南方紫海胆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聂永康,陈丕茂,周艳波,秦传新,余景,袁华荣,冯雪,王云祥,赵漫. 2016

[14]南海紫海胆6个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英文). 罗虹霞,陈丕茂,黎小国,袁华荣,王莲莲,冯雪. 2015

[15]南海紫海胆6个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罗虹霞,陈丕茂,黎小国,袁华荣,王莲莲,冯雪. 2015

[16]野生斑鹱苗种培育试验. 李道友,张竹青,周路,杨凯,李建光. 2013

[17]6种渔药对芝麻魽苗种的毒性试验研究. 张宗慧,张竹青,李道友,杨凯,刘艳. 2012

[18]大鲵苗种驯养试验. 李正友,郭兴祥,刘霆,李道友,周路. 2008

[19]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苗种规模化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推广. 庄志猛,陈四清,刘长琳,马爱军,宋宗诚. 2009

[20]黑蝶贝苗种中间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陈明强,李有宁,郭华阳,严俊贤,吴开畅,张殿昌,王雨.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