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小花蝽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浩岚

作者: 杨浩岚;李成军;曹付;孙与伦;李茂业;刘苏;李世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东方黏虫;捕食作用;干扰反应;生物防治

期刊名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ISSN: 1008-9209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159-1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1龄幼虫的控制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并采用HollingⅡ模型和Hassell-Varley模型分别拟合计算东亚小花蝽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9.692,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9.231头,且处理单头猎物时间最短,为0.052 d;东亚小花蝽雄成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中等,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6.610,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6.949头,处理单头猎物时间为0.059 d;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弱,其瞬时攻击率与处理单头猎物时间的比值为13.211,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3.103头,处理单头猎物时间也最长,为0.076 d。东亚小花蝽的日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与搜寻效应呈负相关;其对猎物的捕食作用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强。综上所述,东亚小花蝽对东方黏虫1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潜能,其中雌成虫的控制潜能最强。

分类号: S476.2

  • 相关文献

[1]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室内捕食作用研究. 付步礼,邱海燕,李强,孙衍汤,周世豪,杨石有,李善光,唐良德,张方平,刘奎. 2019

[2]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 张凤阁,蔡晓明,修春丽,王国昌,陈宗懋. 2023

[3]东亚小花蝽对茶树两种害虫的捕食作用. 李慧玲,李鹏,张辉,王定锋,李良德,曾明森,吴光远,王庆森. 2019

[4]两种猎物饲养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作用的影响. 刘文静,张安盛,门兴元,周仙红,李丽莉. 2011

[5]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作用. 张安盛,于毅,门兴元,李丽莉,孙廷林. 2007

[6]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的捕食作用. 张安盛,于毅,李丽莉,张思聪. 2007

[7]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作用. 张安盛,于毅,门兴元,李丽莉. 2008

[8]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庄乾营,张安盛,于毅,李丽莉,门兴元. 2009

[9]东亚小花蝽成虫对番茄潜叶蛾卵的捕食能力. 王瑞娟,代晓彦,刘艳,陈浩,苏龙,张峰,李红梅,徐倩倩,郑礼,翟一凡. 2023

[10]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研究进展与展望. 朱正阳,邸宁,张帆,徐志刚,王甦. 2022

[11]利用功能反应模型评价球孢白僵菌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二斑叶螨的影响. 陈亚丰,王甦,邸宁,金道超. 2021

[12]短期驯化对米蛾卵饲养的东亚小花蝽捕食瓜蚜功能反应的影响. 杨丽文,张帆,赵静,李姝,王甦. 2014

[13]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代晓彦,翟一凡,陈福寿,张红梅,王瑜,郑礼,陈浩. 2019

[14]六斑月瓢虫对黄胸蓟马若虫的室内捕食作用研究. 李善光,付步礼,邱海燕,杨石有,马晓彤,周世豪,唐良德,张方平,刘奎. 2020

[15]利用分子探针法研究稻田蜘蛛集团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 王雪芹,王光华,蒋月丽,武予清,祝增荣,程家安. 2022

[16]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 常玉明,张正坤,赵宇,刘宝权,李启云,陈光. 2021

[17]2006-2020年河南漯河玉米田黏虫灯下种群动态. 陈琦,马洌扬,范志业,董彰,宋高霞,沈海龙,刘迪,侯艳红,陈莉,李雷雷,段云,李世民. 2021

[18]草地贪夜蛾与东方黏虫的耐寒性及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情况比较. 常向前,吕亮,杨小林,王佐乾,张舒. 2024

[19]2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东方黏虫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防效. 陈冉,高梦雪,雒珺瑜,王丽,朱香镇,张开心,李东阳,高雪珂,姬继超,崔金杰,马德英. 2024

[20]糖源对"东方黏虫-异色瓢虫"饲养体系的影响. 吴钰薇,商晔,郑林浩,李姝睿,朱立贺,张国春,李飞武,徐文静.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