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调控对亚麻农艺性状及抗倒伏变化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孟桂元

作者: 孟桂元;贺再新;孙焕良;周清明;柏连阳;周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麻;顶端调控;农艺性状;抗倒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12 年 21 卷 01 期

页码: 88-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顶端调控后亚麻茎秆抗倒伏能力变化,以常规栽培为对照,研究"打顶+抑芽"、打顶、抑芽处理对亚麻农艺性状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打顶+抑芽"处理后株高大幅下降(25.17%),茎秆明显增粗(12.24%),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均明显减少,平均分别较对照减少67.50%、52.80%、95.58%、88.94%和93.09%;抑芽处理后茎粗无明显变化,但株高、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及蒴果鲜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处理后较对照分别减少6.41%、20.0%、13.08%、22.73%、19.05%和5.94%;而打顶处理后分枝长度明显增长(34.11%),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分别减少29.76%和50.93%,其余形态特征均变化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与倒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茎粗与倒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亚麻生育后期以"打顶+抑芽"处理较为理想,能有效提高麻株抗倒伏能力。

分类号: S563.2

  • 相关文献

[1]基于R语言的亚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 张丽丽,耿立格,孙娟,王玉祥,曲志华,李世芳,乔海明. 2020

[2]亚麻主要农艺与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高凤云,斯钦巴特尔,张辉,伊六喜,侯建华,周宇. 2018

[3]亚麻种质资源木酚素含量及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谢冬微,路颖,赵德宝,戴志刚,杨泽茂,粟建光. 2016

[4]亚麻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出麻率关系的分析. 刘燕,王玉富,关凤芝. 2001

[5]亚麻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邓欣,邱财生,陈信波,龙松华,郭媛,郝冬梅,王玉富. 2014

[6]不同亚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姚丹丹,宋喜霞,姜卫东,康庆华. 2023

[7]国外引进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王利民,张建平,米君,赵利,党照,赵玮,党占海. 2011

[8]亚麻几个农艺性状表现及相关分析. 吴建忠,姜卫东,赵茜,关凤芝. 2013

[9]多效唑对亚麻农艺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郭媛,邱财生,龙松华,邓欣,郝冬梅,王玉富. 2015

[10]基于农艺性状和ISSR标记分析亚麻种源的变异及遗传关系. 杜光辉,吴丽艳,段继强,李建永,梁雪妮,刘飞虎. 2009

[11]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宋军生,党占海,张建平,王利民,李闻娟,张瑜,陈芳,张琼. 2015

[12]外引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 杜刚,王家银,杨若菡,孙玲,吴学英,刘飞虎,刘其宁. 2016

[13]大麦化控药剂禾丰素的作用特点及使用技术. 申玉香,赵德才,陶红,王海洋,杨华. 1999

[14]高油高产 抗病抗倒―辽豆14号大豆. 王德生. 2008

[15]新型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在小麦后期应用的生物学效应. 杨文飞,曹晓利,杜小凤,顾大路,王伟中. 2011

[16]耐热抗倒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广两优矮93的选育. 陈庭木,潘启民,王宝祥,樊继伟,樊宁声,刘金波,方兆伟,秦德荣,徐大勇. 2014

[17]小麦抗倒除草防病新药-麦丰. 林澄菲. 1999

[18]劲丰谷德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陆海空,杨文飞. 2016

[19]江苏沿海甜高粱新品种盐甜1号与苏科甜2号选育与栽培技术. 潘宗瑾,王海洋,刘兴华,何小兰,张大勇,高进,陈建平,王为,陈中兵. 2019

[20]早熟 耐密 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衡玉1182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谷增辉,谢俊良,卜俊周,彭海成,陈淑萍,魏建伟,岳海旺.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