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路子云

作者: 路子云;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马爱红;李辉利;李中建;屈振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573

年卷期: 2015 年 38 卷 02 期

页码: 82-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褐足角胸叶甲主要生物学特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成虫、幼虫、蛹的消长动态、成虫产卵习性及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5~15cm土层中越夏、10~15cm土层中越冬;次年4月,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逐步升高,越冬幼虫从下部土层逐步向上移动至0~5cm土层,6月中旬在土中开始化蛹,蛹发生期长达40d;卵产在距地表1~3 mm的表土层,或产在干枯的玉米叶片上,散产或呈块状,少的2~3粒,多的一块卵达32粒。

分类号: S433.5

  • 相关文献

[1]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素梅,陈伟强,谢艺贤,王萌,李芹,张欣,张建春,刘学敏,张光勇,权德才,邓成菊. 2012

[2]几种药剂对褐足角胸叶甲的毒力测定. 赵素梅,陈伟强,谢艺贤,王萌,李芹,张欣,邓成菊,刘学敏,张光勇,权德才,高梅. 2011

[3]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初报. 陈伟强,赵素梅,谢艺贤,李芹,邓成菊,刘学敏,张光勇,权德才,高梅. 2012

[4]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为害动态分布研究. 陈伟强,邓成菊,张建春,李芹,刘学敏,赵素梅,胡原鸿,杨绍琼,王晓燕,黄绍忠,何旭,谢艺贤. 2015

[5]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屈振刚,路子云,赵聚莹,张小风,李建成. 2011

[6]香蕉新害虫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初报. 霍秀娟,林贵美,邹瑜,李小泉,牟海飞,韦华芳,张进忠,吴代东. 2008

[7]玉米新害虫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与为害特点. 屈振刚,赵聚莹,张海剑,张小风. 2008

[8]安阳市夏玉米田主要杂草的调查及防治. 范阳,李茜,肖敬德. 2005

[9]西辽河流域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张建中,王玉芬,邵德军. 2015

[10]围栏捕鼠技术在天津地区应用研究. 梁红春,兰璞,郭永旺. 2014

[11]玉米田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沙洪玲,迟畅,沙洪林. 2011

[12]施肥对玉米田植物线虫群落组成及垂直分布的影响. 刘伟,许艳丽,潘凤娟. 2011

[13]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 马丽荣,蔺海明,陈玉梁,李荣. 2007

[14]麦垄套种玉米田主要杂草的发生及防除对策. 周青,李茜,范阳,徐淑霞. 2005

[15]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的研究. 潘亚清. 2006

[16]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田集水保墒效果影响. 漆永红,岳德成,姜延军,史广亮,胡冠芳,杨发荣,李敏权. 2015

[17]47%莠去津·乙草胺·烟嘧磺隆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刘忠贵,沙洪林,孙晓伟. 2009

[18]硝磺草酮、苯唑草酮对夏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熊战之,袁树忠,钱兰娟,余艳芳,王律. 2013

[19]江苏省玉米田杂草群落演变和防除技术进展. 钱新民,王伟中,徐建明,吴传万,顾大路,杜小凤. 2003

[20]吉林省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现状的研究. 沙洪林,岳玉兰,杨健,申延国,何亚莱.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