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抗褐飞虱QTL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嗣斌

作者: 刘开强;李孝琼;韦宇;邓国富;高国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褐飞虱;QTL定位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4 年 45 卷 06 期

页码: 7-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小粒野生稻(Acc.No.101133)褐飞虱抗性QTL和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方法】采用标准苗期集团法对一套小粒野生稻的基因渗入系进行褐飞虱抗虫鉴定,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小粒野生稻含有的褐飞虱抗性QTL。【结果】IR24的死苗率为92.2%,表现高感;小粒野生稻的死苗率为11.1%,表现高抗;131份基因渗入系的死苗率差异较大,变异范围为15.5%~91.1%,呈偏态型连续分布。鉴定获得3个褐飞虱抗性QTL,来自小粒野生稻的等位基因均能显著降低幼苗死亡率,联合贡献率为58.8%;qBph3位于第3染色体RM570~RM85区间,qBph4位于第4染色体RM335~RM518区间,qBph12位于第12染色体RM309~RM17区间,以qBph4的效应值最大,效果最稳定。与IR24相比,携带纯合等位基因qBph4的9个基因渗入系的幼苗平均死亡率极显著下降37.7%。【结论】从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中鉴定出3个褐飞虱抗性QTL位点;抗褐飞虱主效QTLqBph4的验证不仅提供了一个有用的QTL,还为水稻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一套褐飞虱抗性育种材料。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桂恢1561的有利基因鉴定和育种利用. 齐金岗,李孝琼,刘开强,陈颖,王小姣,赵丽冰,郭嗣斌. 2024

[2]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粒形和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定位. 杨莹莹,李若思,王一平,袁筱萍,章孟臣,杨窑龙,魏兴华,冯跃. 2022

[3]小粒野生稻导入系对稻飞虱的抗性鉴定与分析. 韦宇,李孝琼,黄所生,刘开强,黄凤宽,高国庆. 2012

[4]小粒野生稻渗入系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QTL分析及利用. 韦宇,李孝琼,陈颖,刘开强,郭嗣斌. 2019

[5]小粒野生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李孝琼,黄克宁,陈颖,高国庆,邓国富,郭嗣斌. 2015

[6]小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鉴定与初步定位. 张端品,林兴华. 2010

[7]转小粒野生稻基因组DNA水稻的光合性状研究. 袁娇,夏石头,黄志远,孙一丹,赵炳然. 2011

[8]小粒野生稻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韩小霞,邢俊杰,李玲龙,阳志刚,罗秀娟,李丁,谢灵灵,曹孟良. 2009

[9]小粒野生稻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初步构建及筛选. 曹筑荣,曹孟良. 2008

[10]小粒野生稻对褐稻虱抗性物质的研究. 肖汉祥,张良佑. 2001

[11]小粒野生稻与栽培稻远缘杂交探讨. 林兴华. 2010

[12]小粒野生稻优异基因的挖掘与利用研究进展. 韦宇,李孝琼,高国庆,邓国富. 2016

[13]RecA蛋白介导的小粒野生稻STK类抗性基因富集文库的构建. 崔玲玲,唐丽,陶小平,邢俊杰,李丁,谢灵灵,贺荣华,左佳,曹孟良. 2010

[14]水稻孕穗期茎注射野生稻DNA变异株系的RAPD分析. 贾建航,阳和华,李传友,詹庆才,王斌,周坤炉,袁隆平. 2000

[15]小粒野生稻对褐稻虱抗性机制的研究. 肖汉祥,张良佑. 2001

[16]优质多抗恢复系桂恢581的选育与应用及优良等位基因鉴定. 李孝琼,齐金岗,陈颖,王小姣,刘开强,李林娟,陈炜坚,韦宇,郭嗣斌. 2024

[17]小粒野生稻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陶小平,李玲龙,阳志刚,唐丽,李丁,谢灵灵,李莉,曹孟良. 2010

[18]转小粒野生稻基因种质野威B的产量与米质性状. 杨曼云,匡逢春,黄志远,胡远艺,夏石头,赵炳然. 2011

[19]太湖稻区褐飞虱天敌及其控制作用. 丁宗泽,陈茂林,李沛元,蔡立正,程遐年,陈若篪. 1988

[20]醚菊酯与吡蚜酮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控制效果. 束兆林,缪康,赵来成,邱晓红,何东兵,姚克兵.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