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桂恢1561的有利基因鉴定和育种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齐金岗

作者: 齐金岗;李孝琼;刘开强;陈颖;王小姣;赵丽冰;郭嗣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桂恢1561;育种;基因鉴定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24 年 30 卷 005 期

页码: 76-83

摘要: 挖掘野生稻有利基因对栽培稻进行遗传改良是当前水稻育种研究的热点。利用远缘杂交技术获得了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桂恢1561,通过农艺性状考查、配合力测定和稻飞虱抗性鉴定,确认桂恢1561粒大(32.2 g)、穗长(28.3 cm)、优质、兼抗褐飞虱(抗级2.5)和白背飞虱(抗级2.9)、配合力好,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利用桂1025/桂恢156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和近等基因系对来自于桂恢1561的有利基因进行遗传定位,对PL9、GS12、Bph31 (t)和Wbph9(t)等4个主效基因进行连锁分子标记开发;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将桂恢1561有利基因导入多个骨干亲本,创制出9个新的优质、多抗恢复系;进一步以桂恢1561及其衍生系作为恢复系选育出11个优势杂交稻组合,其中,华浙优1561和旱优711已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抗褐飞虱QTL定位. 刘开强,李孝琼,韦宇,邓国富,高国庆. 2014

[2]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粒形和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定位. 杨莹莹,李若思,王一平,袁筱萍,章孟臣,杨窑龙,魏兴华,冯跃. 2022

[3]小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鉴定与初步定位. 张端品,林兴华. 2010

[4]转小粒野生稻基因组DNA水稻的光合性状研究. 袁娇,夏石头,黄志远,孙一丹,赵炳然. 2011

[5]小粒野生稻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韩小霞,邢俊杰,李玲龙,阳志刚,罗秀娟,李丁,谢灵灵,曹孟良. 2009

[6]小粒野生稻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初步构建及筛选. 曹筑荣,曹孟良. 2008

[7]小粒野生稻对褐稻虱抗性物质的研究. 肖汉祥,张良佑. 2001

[8]小粒野生稻与栽培稻远缘杂交探讨. 林兴华. 2010

[9]小粒野生稻优异基因的挖掘与利用研究进展. 韦宇,李孝琼,高国庆,邓国富. 2016

[10]RecA蛋白介导的小粒野生稻STK类抗性基因富集文库的构建. 崔玲玲,唐丽,陶小平,邢俊杰,李丁,谢灵灵,贺荣华,左佳,曹孟良. 2010

[11]小粒野生稻渗入系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QTL分析及利用. 韦宇,李孝琼,陈颖,刘开强,郭嗣斌. 2019

[12]水稻孕穗期茎注射野生稻DNA变异株系的RAPD分析. 贾建航,阳和华,李传友,詹庆才,王斌,周坤炉,袁隆平. 2000

[13]小粒野生稻对褐稻虱抗性机制的研究. 肖汉祥,张良佑. 2001

[14]优质多抗恢复系桂恢581的选育与应用及优良等位基因鉴定. 李孝琼,齐金岗,陈颖,王小姣,刘开强,李林娟,陈炜坚,韦宇,郭嗣斌. 2024

[15]小粒野生稻导入系对稻飞虱的抗性鉴定与分析. 韦宇,李孝琼,黄所生,刘开强,黄凤宽,高国庆. 2012

[16]小粒野生稻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陶小平,李玲龙,阳志刚,唐丽,李丁,谢灵灵,李莉,曹孟良. 2010

[17]转小粒野生稻基因种质野威B的产量与米质性状. 杨曼云,匡逢春,黄志远,胡远艺,夏石头,赵炳然. 2011

[18]小粒野生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李孝琼,黄克宁,陈颖,高国庆,邓国富,郭嗣斌. 2015

[19]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B-Hm-16的生物学特性及cry基因型鉴定. 李国勋,张杰,宋福平,黄大昉. 2007

[20]玉米大斑病菌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吴迪,赵梓彤,李志勇,杨峥,檀迎会.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