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化及分子标记确定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um, EE. 2n=14)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的部分同源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树兵

作者: 刘树兵;贾继增;王洪刚;孔令让;周荣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RFLP;等电聚焦;异附加系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0379-4172

年卷期: 1999 年 01 期

页码: 37-42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等电聚焦(IEF)技术确定普通小麦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僵麦草7个异附加系所附加的外源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的部分同源性,共有8个生化标记,13个RFLP标记在亲本间揭示了多态性。结果表明:长穗堰麦草的IE、2E、3E、4E、 5E、6E、7E 7条染色体分别与小麦染色体的 1、2、3、4、5、6、7 7个部分同源群具有部分同源关系,堰麦草的IE与7E、5E与7E染色体间可能发生过重排。同时,研究还分别将Est-E5、Est-E8位点定位于3EL,Per-E1定位于7E, Per-E4定位于5E,β-Amy-E1定位于4EL染色体,并进一步将α-Amy-E1位点定位于6E染色体长臂上。

分类号: Q343

  • 相关文献

[1]小冰麦异附加系列Ⅱ的同工酶鉴定. 梁涛,杜振华,黄慧宇. 1990

[2]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2n=14)与普通小麦间的多态性及E组染色体的特异RAPD标记. 刘树兵,贾继增,王洪刚,孔令让,周荣华. 1998

[3]野生稻酯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 黄大年,赵式英,王金霞,范在丰. 1988

[4]双向凝胶电泳的实验操作及进展. 叶妙水,钟克亚,胡新文,郭建春. 2006

[5]关于棉属四倍体种起源问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周楠,奚元龄. 1990

[6]浅议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在种子纯度检测中的应用. 邢宝田,吴萍. 2010

[7]适合巴西橡胶树胶乳C-乳清蛋白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魏芳,校现周,刘实忠. 2009

[8]锥虫不同分离株克隆及其等电聚焦分析. 王云飞,郑韧坚,周勇志,沈杰. 1993

[9]等电聚焦水溶蛋白电泳检测油葵种子纯度. 邢宝田,刘玲,吴萍,宋顺华,孟淑春. 2012

[10]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小麦低丰度蛋白质和复合体蛋白的分离富集. 向小聪,徐世昌,潘映红. 2010

[11]含抗白粉病新基因普通小麦-黑麦1R二体异附加系的遗传学鉴定. 吴金华,王新茹,王长有,王秋英,吉万全. 2009

[12]小偃麦部分双二部体及其异附加系异源染色体的GISH分析. 吉万全,张学勇. 1999

[13]2个抗白粉病小偃麦异附加系的GISH鉴定. 张晓军,畅志坚,阎晓涛,詹海仙,李欣. 2011

[14]抗黄矮病普通小麦偃麦草异附加系、异代换系的选育和鉴定. 武东亮,辛志勇,陈孝,徐惠君,马有志,张增艳. 1999

[15]抗白粉病小麦—黑麦染色体异附加系的选育. 刘四新,辛志勇. 1993

[16]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交获得抗黑腐病异附加系新材料. 王桂香,严红,曾兴莹,盛小光,唐宇,韩硕,宗梅,陆坤,刘凡. 2011

[17]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的生化与分子标记. 胡英考,辛志勇,陈孝. 2002

[18]抗白粉病小偃麦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学鉴定. 张晓军,畅志坚,张名昌,詹海仙,阎晓涛. 2009

[19]2个抗白粉病小堰麦异附加系的GISH鉴定. 张晓军,畅志坚,阎晓涛,詹海仙,李欣. 2011

[20]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Z4的外源染色质的分子标记. 高海波,陈孝,陈明,徐兆师,李连城,马有志.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