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黄叶早衰突变体osyes1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福灯

作者: 黄福灯;赵超越;吴鑫;贺焕焕;程方民;李春寿;潘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osyes1;黄叶早衰;生理分析;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20 年 34 卷 04 期

页码: 307-3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代谢和叶绿体发育的重要材料。【方法】利用~(60)Co辐射诱变中籼恢复系自选1号,获得黄叶早衰突变体osyes1。幼苗期对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外源H_2O_2处理。抽穗期对突变体和野生型叶片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活性氧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测定以及透射电镜观察。成熟期考查突变体和野生型的主要农艺性状。以osyes1/02428的F2群体中的隐性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图位克隆方法定位OsYES1基因。【结果】osyes1的突变性状始于3~4叶期,水稻抽穗后,所有叶片均表现为黄叶衰老症状,致使突变体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及结实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与野生型对照相比,突变体幼苗对外源H2O2更敏感。生理分析表明,孕穗期野生型倒3叶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倒2叶和剑叶,而突变体的含量则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且依次极显著降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丙二醛、H_2O_2和O_2~-含量极显著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相反。遗传分析表明,osyes1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OsYES1基因定位于第7染色体短臂的RM21353与RM21384之间,物理距离为708 kb。【结论】由于osyes1叶片过早黄化衰老导致与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显著下降。OsYES1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两个SSR标记(RM21353和RM21384)之间的708 kb的物理区间内。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3的生理特征和基因定位. 龚盼,黎坤瑜,黄福灯,韦荔全,杨茜,程方民,潘刚. 2016

[2]水稻叶片早衰及盐敏感突变体osles的生理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 毛节景,赵晨晨,黄福灯,潘刚,程方民. 2014

[3]水稻矮化宽叶突变体osdwl1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 黄妍,贺焕焕,谢之耀,李丹莹,赵超越,吴鑫,黄福灯,程方民,潘刚. 2021

[4]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7的生理特性及其基因定位. 黄福灯,黄妍,金泽艳,贺焕焕,李春寿,程方民,潘刚. 2022

[5]水稻早衰突变体lst的生理分析与基因定位. 孙惠敏,潘刚,潘晓华,程方民,黄福灯,李保同,张春娇,毛节景,赵晨晨. 2014

[6]水分和氮肥对大穗型水稻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与生理分析. 韩立宇,刘洁,董明辉. 2014

[7]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led的生理特征与基因定位. 赵晨晨,黄福灯,龚盼,杨茜,程方民,潘刚. 2014

[8]水稻氮素吸收低效型突变体osnad1的生理和遗传分析. 张莉,李赞堂,王士银,麻艳超,东方阳,李学勇,徐江. 2018

[9]冬季保护性耕作对后茬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彭建,卢建文,王丹英,徐春梅,韩博,陶龙兴,章秀福,符冠富. 2009

[10]乙烯利对水稻催熟效应的生理分析. 王熹,施一平. 1976

[11]高产冬小麦深耘断根提高粒重的生理分析. 卢布,余松烈,于振文,苗果园. 2009

[12]6-磷酸-海藻糖对普通菜豆籽粒产量和镰孢菌枯萎病抗性的影响. 薛仁风,黄宇宁,姜珊,赵阳,陈剑,葛维德. 2022

[13]关于水稻穗芽的生理学研究. 陶龙兴,王熹,谈惠娟,陈海生,杨长登,庄杰云,郑康乐. 2006

[14]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和遗传机制. 刘霞,付艳苹,朱晔荣,李艳萍,王勇. 2007

[15]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l的初步定位. 朱磊,朱友林,余潮,张集文. 2005

[16]水稻紫鞘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的鉴定及PSH1候选基因分析. 周可,李燕,王世明,崔国庆,杨正林,何光华,凌英华,赵芳明. 2017

[17]水稻G156S披叶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分析.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慧. 2009

[18]水稻雌性半不育突变体M21的细胞学研究和基因的初步定位. 龙思芳,张大双,彭强,姜雪,雷月,宫彦龙,徐海峰,李佳丽,邓如玉,朱速松. 2017

[19]空间诱变水稻品系T2的稻瘟病抗性分析及抗病基因定位. 孙大元,陈冠州,张景欣,周丹华,王慧,朱小源,杨祁云,陈志强. 2016

[20]应用RFLP定位水稻的生育期基因. 沈波,钱惠荣,王建林,郑康乐.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