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增效系数和共毒系数的异同及探讨杀菌剂混用联合作用的评判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顾中言

作者: 顾中言;陈志谊;刘邮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杀菌剂混用;增效系数;共毒系数;共毒因子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06 期

页码: 1262-12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出混用杀菌剂增效作用统一的评判标准,通过浸渍3~4叶期的稻苗和接种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三环唑和硫磺按3∶1、2∶1、1∶1、1∶2和1∶3混用对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效果。用增效系数评价测定结果,发现3∶1、2∶1、1∶1和1∶2混用为相加作用,1∶3混用为拮抗作用;用共毒系数评价,则显示3∶1、2∶1和1∶1混配为增效作用,1∶2和1∶3混用为拮抗作用。增效系数和共毒系数都是以EC50和单剂在混剂中的比例进行计算,增效系数乘以100后,在数值上与共毒系数完全相等,是不同的评判标准造成了不同的评判结果。将混剂的EC50分解为三环唑和硫磺的单剂浓度,代入单剂回归方程计算的期望抑制率均大于50%,说明三环唑和硫磺混用后对稻瘟病菌没有增效作用,用Mansour的共毒因子进行计算,则3∶1、2∶1和1∶1混用为相加作用,1∶2和1∶3混用为拮抗作用。在增效系数和共毒系数计算中,EC50只对应50%的病菌抑制率,没考虑对病菌的抑制率范围,而共毒因子则涉及了抑制率范围,研究结果证实用增效系数或共毒系数再辅以共毒因子,能更准确地判断混剂的联合作用方式。

分类号: S482.2

  • 相关文献

[1]炔螨特与苯丁锡混合使用对朱砂叶螨的最佳配比筛选. 杨振国,谢道燕,达爱斯,罗雁婕. 2019

[2]杀虫剂混合使用的增效作用评判分析. 顾中言,许小龙,徐德进,徐广春. 2009

[3]炔螨特与溴虫腈联合杀螨活性的最佳配比筛选. 谢道燕,杨振国,达爱斯,倪婧. 2015

[4]溴虫腈与哒螨灵对朱砂叶螨的联合作用. 杨振国,谢道燕,达爱斯,倪婧. 2015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四唑虫酰胺复配对草地贪夜蛾的联合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效. 陈澄宇,张学峰,赵云霞,唐艺婷,张凯,付佑胜. 2024

[6]咯菌腈、咪鲜胺及其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毛妮妮,吉沐祥,陈洪洲,吴祥. 2015

[7]防治甜瓜枯萎病药剂配方筛选及盆栽防效测定. 顾美玲,白雪,周默,姜苏月,白庆荣,赵廷昌. 2019

[8]氟节胺与杀菌剂复配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增效药剂筛选. 郑德有,左东云,王巧莲,吕丽敏,程海亮,顾爱星,宋国立. 2024

[9]灭菌唑与氰烯菌酯复配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活性. 李美霞,陈香华,周长勇,陈亚丽,朱春华,曹凯歌,王建新,周明国,段亚冰. 2022

[10]对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增效剂的初步筛选. 宋健,冯书亮,王容燕,王金耀,曹伟平,杜立新. 2008

[11]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马铃薯黑痣病联合作用及其田间效果. 庄占兴,范金勇,徐英,胡尊纪,韩艺欣,左文静. 2017

[12]10.8%毒·苏可湿性粉剂共毒系数的测定. 姚经武. 2002

[13]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配方筛选与田间应用效果. 庄占兴,胡尊纪,范金勇,徐英,王龙龙,韩艺欣. 2017

[14]唑嘧磺草胺与精异丙甲草胺混用防除大豆田杂草技术研究. 张富荣,赵存虎,贺小勇,程玉臣,贾永红. 2018

[15]氟雷拉纳与4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及其联合作用. 刘迪,布琼,唐涛,凌汉,赵春青. 2020

[16]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3种杀虫剂对瓜蚜的联合毒力. 张秀霞,赵忠范,毛晓红,白婷婷,张安盛. 2020

[17]依维菌素与2种杀虫剂分别混配对二斑叶螨的联合毒力. 张秀霞,赵方彬,毛晓红,白婷婷,张安盛. 2020

[18]丁醚脲与溴虫腈对朱砂叶螨的联合杀螨活性. 杨振国,谢道燕,达爱斯,倪婧. 2014

[19]鱼藤酮与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桶混对烟粉虱和烟蚜的联合毒力. 毛晓红,陈鹏,曹长代,白婷婷,张秀霞,张安盛. 2021

[20]白僵菌与生物农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的生物活性研究. 刘爱萍,黄海广,高书晶,徐林波,康爱国,张玉慧.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