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绿肥轮作体系下光叶紫花苕的氮肥替代和土壤肥力提升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检锋

作者: 陈检锋;梁海;王伟;陈华;尹梅;王志远;刘俊;陈军;高嵩涓;曹卫东;付利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光叶紫花苕;玉米;氮;养分累积;土壤培肥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9 期

页码: 1571-15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 glabrescens)不同翻压量对玉米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明确绿肥的养分供应潜力,为玉米–绿肥轮作系统中的化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和2019年在云南省嵩明县开展玉米(黑糯1号)田间试验,共设5个处理:冬闲(CK);不施氮肥但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15000kg/hm2 (G1)、30000 kg/hm2 (G2)、45000 kg/hm2 (G3);冬闲+常规氮肥N 270 kg/hm2 (FN)。光叶紫花苕冬季种植,在玉米播种前翻压。在玉米收获期,测定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同时测定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pH和有机质含量。【结果】2018年各绿肥处理G1、G2、G3的玉米产量分别相当于FN处理的78.14%、88.88%及92.86%,2019年G1、G2、G3处理的产量水平相当于FN处理的98.92%、104.22%和113.91%,相较第一年,次年各绿肥处理产量水平有较大幅度增长;2018和2019年各绿肥处理株高、穗位高、秃穗长及单穗重等相较于FN多无显著差异;2018年FN处理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秸秆氮含量显著高于CK和G1处理。2019年G3处理地上部氮积累量比FN、G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2.02%、33.91%。2018年玉米FN处理地上部磷积累量显著高于CK和G1处理,钾积累量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9年,4个施肥处理间磷积累量无显著差异,3个绿肥处理的钾积累量均显著高于FN处理;2018年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2019年随绿肥翻压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及有机质含量等显著增加,即土壤培肥效果随绿肥应用年限增加有所提升;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及单穗重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均为20.89%。【结论】无需施用氮肥,第一年翻压高量光叶紫花苕,第二年翻压常量光叶紫花苕即可为玉米提供与常量氮肥相当的氮素养分,获得相近甚至更高的玉米产量。连续两年翻压绿肥后,土壤速效及全量氮、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分类号: S513%S55

  • 相关文献

[1]红芸豆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研究. 韩彦龙,晋凡生,郑普山,李晓平,李洁,李海金. 2016

[2]不同氮磷钾用量对苕子养分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寇玲玲,耿明建,向炳清,孔伟,储刘专,李小坤,鲁剑巍,曹卫东. 2011

[3]光叶紫花苕生物固氮能力及其还田氮素对玉米的当季有效性. 吴永成,李梦颖,杨云飞,刘士山,曾祥忠. 2019

[4]不同根构型基因型玉米的养分累积特征及其对密度的响应. 张秀芝,盖嘉慧,蔡红光,彭畅,高洪军. 2014

[5]黔中坝地黄壤旱地高产培肥模式研究. 肖厚军,徐大地,刘友云,张文安,严绪成,何成文,韦小平. 2000

[6]吉林中部黑土区玉米高产栽培土壤培肥技术研究. 张梅,任军,郭金瑞,闫孝贡,刘剑钊,蔡红光,边秀芝. 2011

[7]不同有机无机配比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孙文涛,宫亮,包红静,刘艳,孙占祥. 2011

[8]不同肥料配施对砂质潮土玉米产量与土壤培肥的影响. 刘文,武继承. 2012

[9]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及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志雄,冯勇,胡达古拉,苏二虎,赵瑞霞,张来厚,孙峰成. 2009

[10]氮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刘春光,杨洪亮,赵丽影,邱菊,李文,张磊,罗丙海,岳玉兰. 2011

[11]玉米新品种优化栽培措施研究. 陈志斌,唐劲驰,郝宪彬,沈枫,沈新忠,沈秀瑛. 2001

[12]氮磷不同施用水平对极早熟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吴俊彦. 2021

[13]辽宁省玉米化肥施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刘慧屿,赵颖,何志刚,娄春荣,董环. 2021

[14]钾素营养对玉米生育后期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李文娟,何萍,金继运. 2009

[15]玉米应答低磷胁迫机制研究进展. 张晗菡,魏清岗,穆春华,孙验玲,张华,张恩盈,刘霞. 2019

[16]北疆膜下滴灌玉米氮磷配施效应研究. 梁飞,曾胜和,王国栋,张磊,陈云. 2012

[17]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合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关义新,林葆,凌碧莹. 2000

[18]光氮互作对玉米叶片光合色素及其荧光特性与能量转换的影响. 关义新,林葆,凌碧莹. 2000

[19]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花粒期氮素转运特性. 温立玉,薛艳芳,张慧,张秀清,高英波,刘开昌,李宗新. 2019

[20]玉米灌浆期渍水对产量及氮磷淋失量的影响. 周新国,韩会玲,李彩霞,郭树龙,郭冬冬,陈金平.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