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大豆根际真菌群落动态变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任氢欣

作者: 任氢欣;曾齐;张必弦;刘秀林;王继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生长期;真菌群落结构;土壤;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4 期

页码: 4836-48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大豆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态试验田中栽培品种’绥农36号’(ZP)和野生品种(Y1) 2种大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种植前期(Pp)、分枝期(Bp)、开花结荚期(Fp)和成熟期(Mp)的根际土壤进行ITS rDNA测定,同时,对以上各时期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生长期到收获期,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整体表现为逐渐增多,在收获期时达到较高。测序结果表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在不同时期所占比例约50%;未鉴定分类(funidentifiedUnclassified)和未分类(Unclassi-fied)的2种菌属为大豆根际的优势菌属,随生长期变化,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含量出现一定差异。结合其他优势菌群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表明大豆生长时期的改变影响着其根际真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同时总氮(TN)和有机质(OM)对真菌群落的分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大豆生长过程中土壤质量、营养状况以及微生态效应的评估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抗生素菌渣有机肥对大豆土壤真菌特性的影响研究. 彭小武,易鸳鸯,丁丽,张琳,顾美英. 2021

[2]马铃薯健株与黄萎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对碳源利用特征. 赵卫松,郭庆港,苏振贺,王培培,董丽红,胡卿,鹿秀云,张晓云,李社增,马平. 2021

[3]房式仓储藏对进口大豆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李欣蔚,李佳,林琳,陈怡岑,曹毅,赵旭. 2024

[4]盐碱地紫花苜蓿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王晓春,高婷. 2023

[5]应用神经网络和统计模型预测大豆生长发育阶段. 张久权,张凌霄,张明华,WATSON Clarence. 2009

[6]甘肃民勤荒漠区两种主要固沙植物影响下的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研究. 吕燕红,赵瑛,张艳萍. 2020

[7]生长环境对克氏原螯虾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李雪红,李述刚,石钢鹏,罗小莹,康峻,苏静,汪兰. 2021

[8]应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云南昭通不同栽培模式苹果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 许姗姗,杨光柱,阚望,孔宝华,李毅,马钧,李云国,蔡兆翔,谭安超,曹克强. 2019

[9]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范巧兰,李永山,王慧,席凯鹏,席吉龙,史俊东,张建诚. 2017

[10]大豆分子育种研究新进展. 曲梦楠,蒋炳军,刘薇,毛婷婷,马立明,林抗雪,韩天富. 2014

[11]大豆不同生育期叶际光合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孔小婷,苏品,程菊娥,杜晓华,罗路云,陈丽洁,翟忠英,张德咏,刘勇. 2020

[12]连作栽培对露地草莓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肖连康,李其勇,曹坳程,洪杰,朱从桦,符慧娟,张鸿. 2018

[13]不同施肥水平对青稞豌豆混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郭童鑫,姚晓华,吴昆仑,姚有华. 2023

[14]辣椒不同栽培土壤/基质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马慧斐,朱海生,李永平,黄昊,康玉妹,温庆放,薛珠政. 2023

[15]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芹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结构的影响. 冯海萍,陈卓,杨虎. 2024

[16]秸秆还田模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谭小敏,吕开源,马惠,吴宏亮,赵如浪,康建宏,吴娜. 2024

[17]钙肥、铁肥对长期连作花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迟晓元,陈明娜,许静,潘丽娟,姜骁,殷祥贞,赵旭红,王欢,史晓梅,陈娜. 2023

[18]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蒙古黄芪生物量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栗瑞红,李红霞,李长胜,刘培京,王飞,顾扬. 2022

[19]有机管理模式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王峰,陈玉真,吴志丹,尤志明,余文权,俞晓敏,杨贞标. 2022

[20]羊肚菌白霉病发生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强,黄文丽,王剑,伏荣桃,罗曦,卢代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