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介导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理化特性与毒力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京泽

作者: 李京泽;于永翔;刘定远;王春元;王印庚;杨新月;张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毒力质粒;质粒消除;胞外酶活性;致病性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通报

ISSN: 0253-2654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2831-28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背景】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 PDD)是一种可导致多种海洋生物患病的病原菌,比较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具有高致病性的PDD菌株内携带大质粒pPDD1608,基因注释分析表明该质粒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分泌系统相关基因,而对于其功能机制缺乏报道。【目的】以一株高致病性PDD为研究对象,通过诱导缺失突变获得质粒缺失菌株,比较分析野生菌株与质粒缺失株的表型与致病性相关特征差异,明确该质粒对PDD理化表型和致病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变温-SDS质粒去除方法,构建菌株PDD1608的质粒缺失株ΔpPDD1608;利用TSB固体培养基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菌株PDD1608与ΔpPDD1608的表观形态特征;通过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测定菌株PDD1608与ΔpPDD1608的生理生化表型;利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PDD1608与ΔpPDD1608的药物敏感性;使用指示培养基测定菌株PDD1608与ΔpPDD1608的体外磷脂酶活性和溶血性;通过注射感染许氏平鲉测定菌株PDD1608与ΔpPDD1608的致病力。【结果】变温-SDS法可有效去除菌株PDD1608的大质粒,并基于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建立了特异位点PCR质粒去除效果检测方法;理化检测结果表明,质粒缺失株与野生株的药物敏感性与生理生化特性并无差异,但质粒缺失株的溶血性与磷脂酶活性显著降低;注射感染试验表明,野生株对许氏平鲉表现为高致病性,实验鱼在24h内全部死亡,而质粒缺失株对许氏平鲉致病性较低,24h死亡率仅为56.6%。【结论】通过对野生株与质粒缺失株溶血能力、磷脂酶活性及对许氏平鲉致病力的研究证实,毒力质粒pPDD1608是介导菌株PDD1608具有高致病力的重要元件。为后续深入分析该毒力质粒及染色质介导的PDD致病和毒力蛋白分泌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理论基础。

分类号: S941.42

  • 相关文献

[1]鸡源性多重耐药沙门菌质粒与耐药性相关性分析. 刘芳萍,蔺月霞,张程程,李昌文,马欣,李敏敏,赵玉林,赵常伟. 2014

[2]不同地理来源的快生大豆根瘤菌的质粒研究. 喻勇,徐玲玫,樊蕙,葛诚. 1992

[3]基于游离质粒的木糖诱导型枯草芽孢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田辉,王帅,刘波. 2021

[4]不同来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表型差异性分析. 施琳妮,于永翔,姜勇,张正,王印庚,廖梅杰,荣小军. 2019

[5]海水鱼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王丽芳,于永翔,王印庚,廖梅杰,荣小军,李彬,秦蕾,张正. 2021

[6]高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胞外产物的毒力特性分析. 李永杰,于永翔,王印庚,王春元,刘定远,张浩,张正. 2022

[7]5种主要海水养殖病原菌多重微流控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徐媛媛,于永翔,王印庚,王春元,李永杰,刘定远,秦蕾,张正. 2023

[8]三种植物精油对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抑菌效果及其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杨新月,王春元,于永翔,王印庚,李京泽,刘定远,张正. 2024

[9]竹荪液体培养产胞外酶活性的研究. 赵金凤,刘朝贵,朱国胜,须建. 2013

[10]一株金龟子绿僵菌对茶尺蠖的致病力和胞外酶活性. 陈峰,王长方,王俊,陈文乐,胡进锋,吴玮,姚锦爱. 2021

[11]精养池塘水中胞外酶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苟青,陶玲,李晓莉,宋超峰,彭亮,代梨梨,李谷. 2018

[12]栽培灵芝生长周期内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余梦瑶,魏巍,许晓燕,江南,郑林用,杨志荣,罗霞. 2014

[13]海洋浮游细菌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分布与活性. 王新,李志江,郑天凌. 2010

[14]田间条件下不同促腐菌对水稻秸秆腐解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姚云柯,周卫,孙建光,梁国庆,刘光荣,孙刚,袁福生. 2020

[15]基质诱导培养蜡蚧轮枝菌蓟马防控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及毒力变化. 黄鹏,余德亿,林勇文,姚锦爱. 2016

[16]不同肥力潮土的酶活计量比特征及其与微生物量的关系. 张露,张水清,任科宇,李俊杰,段英华,徐明岗. 2020

[17]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F1子代胞外酶活性分析. 周会明,赵永昌,柴红梅,张焱珍. 2019

[18]白灵菇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赵占军,张勇,李毅,肖晋川,柴美清. 2012

[19]新西兰白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范志宇,恽时锋,薛家宾,徐为中,王芳. 2007

[20]油菜菌核病的致病性和抗(耐)性研究现状. 王璐璐.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