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峰

作者: 陈峰;傅强;罗举;赖凤香;桂连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品种;褐飞虱;苗期抗性;成株期抗性;抗虫性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9 年 23 卷 02 期

页码: 201-2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浙江富阳评价了汕优63(含Bph1)、IR42(含bph2)、IR56(含Bph3)和TN1(感虫对照)以及新近育成的杂交稻中浙优1号、国稻6号等苗期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中抗(5级)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成株期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性;苗期高感(9级)的水稻品种成株期亦感虫,但田间虱烧出现时间和虱烧程度有所差异。苗期高感的中浙优1号田间"虱烧"发生时间比同样高感的TN1晚5d,推测中浙优1号对褐飞虱有一定的耐受性,这是在苗期鉴定中不能体现的。因此,应重视对苗期感虫的优良水稻品种的成株期抗性鉴定。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杂交水稻的褐飞虱抗性研究. 王建军,俞晓平,陶林勇,吕仲贤,石守鋆,董文其. 1999

[2]57份小麦微核心种质白粉病抗性评价. 阎晓涛,常利芳,张树伟,郭慧娟,李欣,乔麟轶,畅志坚,任永康,郑军,张晓军. 2020

[3]139份大麦种质材料苗期和成株期抗白粉病鉴定评价. 朱靖环,刘猛道,华为,尚毅,汪军妹,贾巧君,赵加涛,杨建明. 2015

[4]21份湖北省小麦品种抗秆锈基因分析. 孙会言,侯凌晓,王子叶,刘东军,张功俊,宋维富,刘易科,李天亚. 2024

[5]辽河流域栽培稻对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的抗性. 韩永强,侯茂林,廖晓兰. 2008

[6]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其抗白背飞虱的关系. 陈建明 ,俞晓平,陈俊伟,吕仲贤,程家安,陶林勇,郑许松,徐红星. 2003

[7]白背飞虱取食为害后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 陈建明,俞晓平,陈俊伟,吕仲贤,程家安,郑许松,徐红星,刘光杰. 2002

[8]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筛选. 尹艳琼,李向永,赵雪晴,翟保平,谌爱东. 2017

[9]辽河流域栽培稻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抗性. 韩永强,侯茂林,廖晓兰. 2008

[10]寄主经历对稻褐飞虱致害特性的影响. 傅强,张志涛,胡萃. 1997

[11]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持续抗性的筛选技术. 陶林勇. 1995

[12]褐飞虱胁迫对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苏婷,徐红星,韩海亮,杨亚军,王桂跃,郑许松,吕仲贤. 2014

[13]环境因子变化对褐飞虱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 郭燕,巨青松,姚洪渭,蒋明星,叶恭银,程家安. 2013

[14]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抗性的田间表现. 盛仙俏,张发成,徐红星,郑许松,陈桂华,吕仲贤. 2010

[15]水稻品种(组合)抗褐飞虱鉴定技术规程. 邱良妙,陈爱华,刘其全,施龙清,占志雄. 2020

[16]若干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监测. 陶林勇,巫国瑞,俞晓平. 1992

[17]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 朱欢欢,陈洋,万品俊,王渭霞,赖凤香,傅强. 2017

[18]水稻与褐飞虱互作过程中虫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个体大小及数量变化. 陈法军,张珏锋,陈建明,郑许松,陈列忠,俞晓平. 2006

[19]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王健,赖凤香,钟雪莲,傅强,彭云良. 2016

[20]江西省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评价. 刘琤琤,熊志强,李湘民,魏洪义.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